半導體巨擘AMD不久前宣布首席執行官(CEO)德克·梅厄(DirkMeyer)辭職,世界電腦業老大惠普公司則于去年辭退了掌門人馬克·赫德(MarkHurd),食品巨頭莎莉公司也告別了CEO布蘭達·巴恩斯(BrendaBarnes)……據統計,僅去年上半年,美國上市企業中就有709個CEO易位。
但莫以為美國職業CEO們就如坐針氈,恰恰相反,他們其實更多是胸有成竹。因為統計數據還顯示,美國CEO更替率實際呈下降趨勢。在前年上半年,在美國上市企業中,有871個CEO辭職走人;而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6年上半年,這一數據則達到了1482人,相比之下,目前丟職的CEO不到4年前的一半。
在過去兩年中,美國企業利潤下滑、虧損擴大,一些企業甚至破產倒閉,負有責任的CEO作為一個群體卻仍巋然不動。其中的“CEO易位悖論”,看似奇崛,實則倒也正常。因為商場如戰場,危機關頭,臨陣換帥總是兵家大忌。
從一個大周期來看,在經濟繁榮期,董事會通常心態思變,CEO位置就更難保,因為在董事會眼中,反正企業在順境,換一個外來的和尚,或許更好念經;但如果在經濟衰退期,董事會自然趨向謹慎,渡過難關是第一要務,而能帶領企業走出谷底的第一人選,顯然非最熟知企業詳情的CEO莫屬。
前年通用汽車危機時,奧巴馬政府施壓通用汽車辭退原CEO瓦格納,就曾遭到工會的強烈反對,原因就在于瓦格納是通用老人,理論上,由他掌舵應更有利于通用走出危機。這其實也跟買股票一樣,牛市期間,投資者難免這山望著那山高,換手率自然就高;反之,如果碰上大熊市,沮喪的投資者更多宜靜不宜動,換手率自然也就低了。
但這是從董事會角度看,從CEO本身看,“CEO易位悖論”也同CEO本身不愿下臺有關。在繁榮期離職,意味著是豐厚的獎金、分紅和期權;但目前仍是大衰退期間,一切大幅縮水,此時退休自然就成了CEO們的噩夢。好在美國沒有退休年齡限制,只要董事會沒有強烈驅逐意愿,CEO們自可繼續穩居寶座。
“CEO易位悖論”,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對董事會來說,似乎是好事,不然也不會留用原來的CEO了。但這種保守做法,對整個經濟來說,也未必就是好事。因為董事會保守,必然反映到CEO保守,企業運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按照美國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在去年第二季度,僅在美國上市的標普500指數企業中,手中掌控的現金流高達1.24萬億美元。這么多美元,寧可留在手中,卻不愿用于企業擴張,一則是由于金融危機流動性緊缺恐懼的后遺癥,二就是企業CEO們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缺乏來自董事會的壓力推動。
CEO和董事會現在一團和氣,但這種和諧局面未必能維持多久。所謂“兔死狗烹”,美國經濟已處于復蘇中,企業向好運轉意味著CEO的重要性在降低;而且,關鍵性的CEO職位更換,一般董事會也需要提前半年做出布局。現在的平靜,可能意味著半年后的風暴。但CEO也不必太擔心,他們的命運顯然非“兔死狗烹”可比,在金融向好時期離開,通?啥际菐е敖鹕德鋫恪敝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