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在美投資,一直受美國政客和輿論“重點照顧”。對于中國陜西“西色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擬收購美國一金礦公司51%股份的舉動,美國對外資審查的最高部門——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去年年末斷然否決。其中的曲折,或許可為其他中資企業赴美投資提供借鑒。 對中國投資說“不”,所找的理由就是美國屢試不爽的“國家安全”。據美國媒體透露,CFIUS的解釋是,中國企業擬收購51%股份的美國優金公司(Firstgold
Corp.),有金礦位于內華達州雷利山谷,而該基地靠近美國法倫海軍航空基地(Fallon Naval Air
Station)。因此,如果該公司由中方控股,將“會引發嚴重、深遠的國家安全隱患”。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沃林在一份聲明中說,“外國在美投資對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至關重要,但我們也有義務把國家安全列為優先選項。” 好一個堂而皇之的“國家安全”,在此前拒絕中國中海油并購尤尼科,拒絕阿聯酋迪拜港口世界購買美港口運營權,拒絕中國華為并購美國3Com公司時,我們都聽到了這個“國家安全”的理由。 這個理由充分嗎?對于CFIUS的斷然拒絕,優金公司首席執行官特里·林奇就感到難以置信。他說:“這是非常令人難以接受的消息……我們百分之百不同意他們(CFIUS)的結論。”按照林奇的解釋,其實美國官方的所謂軍事基地,在離優金公司金礦超過50英里外的地方,而且中間還有其他礦業公司相隔。50英里,換算成公制約為90公里,已相當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到巴爾的摩,或北京到天津郊區的距離。 美國對國家安全的敏感可以理解,但動輒拿國家安全說事,不僅不符合事實,更可反證美國的虛偽。CFIUS本身就存在爭議,該機構由財政部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勞工部長、貿易代表等多名內閣官員,具體審查外來投資是否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就對我說,該機構是一個由法律、規章、政策和政治共同作用的領域,其行事受政治影響太大,這也是“在美國做生意比較丑陋的一面”。 因此,對于CFIUS的否決,優金公司投資方Platinum
Management合伙人Mark
Nordlicht就警告說,此舉是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行為,但對外資說“不”的結果,損害的將是外資對美國的信心,對美國經濟不利。 這其實早有前車之鑒。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曾公開承認,拒絕港口世界和中海油的投資,讓許多人對美國的外資政策產生了疑慮。金融危機爆發后,面對外資的“逡巡不進”,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包括保爾森等官員,都紛紛表態,稱美國仍對外資“敞開大門”,讓他們放心來美投資。 當然,美國也不是一味都對外資說不,除了對盟國投資綠燈放行外,去年美國方面也對阿聯酋、中國企業入股美國金融機構予以放行。為什么?因為當時金融危機全面惡化,美國金融機構資金緊張,對海外投資猶如“久旱逢甘霖”,美國政客自然不愿作惡人而損害自身利益。但現在美國經濟已有所復蘇,對外資已失去原先迫切性,于是該操弄議題的,也可接著操弄了。 中國企業購買美國金礦的努力,再次以失敗告終。對于中國西色國際最終放棄并購交易,美國優金公司也表示理解。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林奇說,這非常讓人失望,但“我理解西色的立場,他們只不過是一家希望在全球擴大投資組合的礦業公司,他們對會卷入一場政治風暴毫無準備,這不是他們交易時所預想到的。” 對中國企業來說,在美國進行投資并購,其實倒可以少些幻想,多些現實考慮,購買美國人資產,尤其是一些涉及金屬礦物之類的所謂重要資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當然,對中國政府來說,這些案例其實也都是籌碼,可以揭穿美國保護主義的實質,在美國指責中國某些產業對外資封閉的時候,何妨將這些案例拋出來,讓美國人自己看看,他們的這面鏡子到底干凈不干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