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消費開支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約為2/3,被視作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而商品零售額是反映個人消費開支情況的指標之一。據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數據,美國商品零售額10月份下降了2.8%,創1992年開始編制該指標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同時也是該指標連續4個月出現下降。 壞消息還有一堆:一項針對美國大型連鎖零售商的調查結果顯示,這是近39年來最衰的一個10月。進入11月之后,美國第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突然表示,公司遇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困境,其競爭對手“電路城”也申請了破產保護。歷史悠久的梅西百貨則稱,第三財季虧損4400萬美元…… 令人沮喪的消息為日益臨近的“圣誕購物季”蒙上了厚厚的一層陰影,更預示著美國經濟將進一步惡化,跌入衰退或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10月份美國商品零售額繼續下降,表面上是汽車及其零部件這一分類的銷售狀況慘不忍睹,5.5%的降幅為2005年8月以來最差業績。與此同時,包括家具、服裝、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在內的多項分類均為1%以上的降幅,顯示出美國零售領域正在全面萎縮。往深了看,在金融危機感染實體經濟后,美國居民的消費能力逐漸削弱,而裁員潮的到來更令人人自危,消費意愿進而大打折扣,美國商品零售額持續下降自然在情理當中。 “圣誕購物季”(一般來說是從感恩節次日到圣誕節)是美國零售商一年當中最為重視的銷售高峰。從目前美國的商品零售額趨勢來看,今年恐怕是兇多吉少,美國零售企業很可能遭遇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為冷清的一個“圣誕購物季”。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包括奢侈品商在內的不少美國零售企業已提前采取打折策略吸引顧客,但美國消費者,特別是白領階層,絕不會向過去一樣盡興而豪爽地采購大量節日用品和禮物。還有分析指出,幸虧油價處于低位,否則高昂的取暖費和汽油費還要再搜刮一遍日益干癟的錢包,美國居民在“圣誕購物季”的花銷只會更少。 有報道援引國際購物中心協會(ICSC)的話說,目前美國的市場環境“糟糕透了”,該組織下調了美國零售業今年最后兩個月的銷售增幅,從此前預計的1.7%降至1%。 事實上,美國零售企業在今年7月份的“返校購物季”就吃了敗仗,手頭吃緊的美國家庭大量削減孩子們的非必需品,似乎預示著前者在“圣誕購物季”將遭遇更大的失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