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于過去政策性因素,貧困地區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巨大的歷史債務。國家應該加大財政專項轉移支付力度,幫助貧困縣徹底解決義務教育、公路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的歷史債務,為貧困地區發展掃清障礙、減輕壓力。”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臨縣縣委書記陳國榮建議。 “目前,臨縣鄉村兩級債務高達2.2億元,其中義務教育欠款約1.1億元,鄉村道路維修養護欠款約6000萬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欠款約2500萬元,村級運轉欠款約1300萬元,其他欠款約1200萬元。”陳國榮給記者算了筆賬。他告訴記者,沉重的歷史債務,不僅使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舉步維艱,而且引發了大量社會矛盾,群眾反映的很多問題都是由歷史債務引發的,嚴重影響著鄉村兩級的正常運轉,影響著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陳國榮表示,國家應該通過財政專項轉移支付的方式,幫助貧困縣徹底解決歷史債務。首先,要組織調查統計,摸清債務底數;二是資金直接撥付給縣,由縣政府統籌安排,不僅可以減少中間環節,而且能夠針對輕重緩急,有計劃逐步地解決;三是加強對資金的使用監督,真正發揮資金最大效益。 此外,針對扶貧資金的分配,陳國榮還建議,在確定扶貧開發項目和政策性投資時,應充分考慮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給予貧困大縣特殊傾斜。一是提高貧困標準,并隨著上述指數的提高不斷加以調整。二是改革政策性投資分配辦法。在下達各類項目和分配扶貧資金時應以貧困人口基數為主要依據,最好實行切塊扶貧,計劃單列,切實加大對貧困大縣的扶持力度,通過政策傾斜,真正實現貧困地區整體脫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