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3-11 作者:原春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今天(3月10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肖揚拱手抱拳,用一句粵語的“大家好”,作為他在自己的“老家”——廣東代表團發言的開場白。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從廣東的一個鄉村少年到今日共和國的首席大法官,70歲的肖揚在老鄉面前百感交集。從1998年開始,肖揚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年向全國人大報告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肖揚自覺“備感珍惜,備感榮幸”。
作為以推動司法改革著稱的“改革院長”,肖揚任內的10年進行眾多司法改革:1998年上臺后中國法院全面實行審判公開;1999年,最高法院從資深律師和學者中選拔法官,結果應者寥寥;2001年起,初任法官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中國從此告別了以政治合格為主的法官任用標準;2002年,中國法官卸下半個世紀有著專政色彩的肩章大蓋帽,換上法袍用上法槌……
從2003年開始新一屆任期,肖揚加大司法改革力度:改善和完善案件管轄制度、審判委員會制度、法官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公開審判制度、未成年人審判制度等。今天,肖揚沒有向老鄉們一一介紹這些改革,而是突出本屆任期內的三項主要改革。每項改革都圍繞4個字:人民利益。
第一項就是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死刑核準權。1980年,根據當時的社會治安形勢,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下放部分刑事案件的死刑核準權。
這一放就是26年。隨著形勢的變化,這種情況已不適應現在的需要。從去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死刑核準權,結束了部分死刑案件核準權下放26年的歷史。
肖揚說,從一年的實踐看,這一重大的改革舉措進展順利,實現了平穩過渡,判處死緩的人數首次超過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人數。死刑的采量標準得到統一,死刑案件的審判質量得到保證,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得到進一步的實施。肖揚用一系列的數據證明,運用多種形式懲罰犯罪,是不影響打擊力度的。“老百姓有句俗話,人命關天。死刑問題事關人的生命,是用剝奪人的生命的辦法來懲罰最嚴重的刑事犯罪分子。改革和完善死刑審核制度,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權。”他說。
第二項是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申訴難、申請再審難的問題。過去,申請再審只有5項事由,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修改,把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事由擴大到13項。新修改的法律還規定了一次再審即告終結,解決了無限上訴,無限再審久拖不決的問題。“這是保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的利益問題的重要措施。”肖揚說。
第三項改革就是加大執行力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執行難的問題。肖揚說,通過建議修改民事訴訟法,規定立即執行制度,在被執行人不履行執行義務,并可能轉移隱藏財產的情況下,執行員可以立即采取強制措施。
今天上午,肖揚作了任期內最后一次工作報告:“完成了憲法和法律賦予我的最后一項職責。”這次會議結束后,70歲的肖揚將不再擔任這一職務,他的同事說,沒人感覺他即將離開,肖揚一如以往馬不停蹄。
在京為官18年,肖揚說:“18年來,我幸運地見證了歷史的許多重大事件,看到了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進步,我為自己能參與其中并貢獻微薄之力感到高興。”
結束在廣東代表團的討論,肖揚再次抱拳,與代表深情告別。本報北京3月10日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