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聚焦行業存在的痛點、堵點問題,提出了25條舉措,為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轉型錨定方向。行動方案的推出,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優化結構的重要舉措,不僅將督促行業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源,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還將更加突出投資者最佳利益導向,進一步提升廣大投資者的獲得感。
精準施策 浮動費率機制成高質量發展核心抓手
近年來,在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基礎資產市場波動等背景下,部分基金的中長期業績不及預期或者投資表現與業績比較基準存在偏離,導致部分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不理想。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5月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要突出強化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重點是改革基金運營模式,優化主動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通過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扭轉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現象。從海內外行業發展實踐來看,公募基金長期以來形成了固定費率為主、浮動費率為輔的多元化費率結構,二者各自具有一定優勢:固定費率機制簡單透明、易于推廣理解;浮動費率機制則更加強調投資者盈利體驗,強化管理人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
浮動費率機制秉承“創造價值才能共享價值”的核心理念,將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費收入與投資者實際盈虧情況掛鉤,其推出標志著繼前期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后,行業在產品供給側的又一次深度優化,有助于行業更好地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義義務,有望推動構建管理人與投資者共生共榮的新生態。
利益共擔 創造價值才能共享價值
行動方案強調,優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推行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對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根據其持有期間產品業績表現確定具體適用的管理費率水平,明顯低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低檔費率。
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用優化的費率模式激勵基金管理人提升投資能力和業績,強化利益共擔機制,重新定義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的關系,并有望為行業帶來以下正面導向:
一是強調長期投資,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對于持有一定期限以上的投資者通過費率優化設計來讓利投資者,引導投資者長期投資,降低非理性操作,提升盈利體驗。二是強調扶優限劣,以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為核心。根據投資者實際盈虧情況來對應收取不同費率,真正踐行以投資者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三是強調超額收益,考驗專業化投研能力。管理費與相對于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掛鉤,引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經理擺脫對市場貝塔收益的依賴,切實提升挖掘阿爾法超額收益的專業化投研能力,重塑行業的投資文化。四是強調風格明晰,增強投資穩定性。將管理費與業績比較基準掛鉤,以業績比較基準作為衡量盈虧情況的標尺,強化了業績比較基準對基金投資運作的約束,避免投資風格漂移,激勵基金管理人推出策略清晰、風險收益特征明確的產品。
錨定方向 深化落實高質量發展路徑
伴隨著市場逐步成熟和管理規模的增長,海外公募基金行業經歷了費率逐步下降的過程,并形成了差異化的費率結構。隨著國內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的逐步落地,我國公募基金也經歷了相似的降費歷程,后續還將進一步推動不同類型基金費率下調,穩步降低投資者成本。
本次行動方案的落地以及浮動費率機制的探索推廣,是促進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和進一步發揮公募基金普惠金融作用的重要舉措,也是建立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同甘共苦、共同發展、相互成就的利益共同體的有力保障,將為公募基金行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加健康的全新發展動能。
南方基金將以行動方案為指引,始終以投資者最佳利益為根本出發點,通過持續的投研能力建設和投資者陪伴,與全行業共同書寫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讓普惠金融的成果惠及更多投資者。(作者系南方基金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