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行業加快洗牌。近日,包括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廣東匯卡商務等在內的多家機構因違規被處罰。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已累計注銷101張支付牌照,市場剩余牌照數量僅剩170張。
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公示表顯示,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融通支付”)領到一張百萬元級別罰單。
具體來看,海科融通支付存在四項違規行為,分別是:未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要求;未嚴格落實特約商戶管理要求;違反特約商戶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規定;前期服務協議未約定手續費費率,被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給予警告并處罰款835.4萬元。同時,時任海科融通支付總經理孟某新對“未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的要求”和“未嚴格落實特約商戶管理要求”行為負有直接責任,被警告,并處罰款31萬元。
無獨有偶。另外一則罰單顯示,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包括違規將預付卡用于網絡支付業務渠道;通過實體代理售卡點售卡時,單張預付卡資金超限額;多用途預付卡贖回超限額,被給予警告并處罰款56萬元。
除海科融通和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外,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廣東匯卡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被處罰。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廣東匯卡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存在違反商戶管理規定、機構管理規定以及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等違法行為,被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3128168.18元,并處罰款635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月牌照續展中,廣東匯卡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被央行中止牌照續展申請。
近年來,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支付行業的洗牌加速進行。截至2025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已累計注銷101張支付牌照,市場剩余牌照數量僅剩170張。這些被注銷牌照的支付機構不少曾因違規行為受到監管處罰,顯示監管對違規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對此,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告訴記者,當前支付牌照縮減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支付機構監管,支付機構積極響應監管要求,通過增資擴股、調整股東結構等方式,為業務拓展和產品服務創新夯實基礎,無法滿足監管要求的機構將被淘汰;二是部分支付機構盈利困難或違規行為較為嚴重;三是支付機構內部整合,也會使支付牌照縮減。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分析稱,在支付新規深入推進、央企“退金令”等因素影響下,支付牌照持續減量成為大勢所趨,其中既包括支付機構主動選擇注銷的,也涵蓋通過掛牌出讓等方式尋找下家,反映出支付行業仍處于深度洗牌進程中。
在業內專家看來,隨著支付牌照的持續出清,市場環境將更加規范,支付機構的合規成本雖然有所增加,但長期來看,有助于提升行業的整體信譽和穩定性。
“在支付費率‘薄利’的大環境下,面對洗牌,機構選擇橫向拓展‘支付+’解決方案、拓展合作商戶及場景成為大勢所趨。后續機構可考慮切入異業場景合作、‘支付+SaaS’、銀行聯合收單等‘支付+’路徑,在合規展業的基礎上謀求更多支付產品及合作模式的創新路徑。”蘇筱芮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