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休閑零食行業的頭部領先品牌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來伊份”,603777.SH)對外發布的2024年報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來伊份2024年由盈轉虧,且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出現經營業績下滑。此外,來伊份存在的渠道布局隱憂、食安投訴頻發等問題也引起了投資者的擔憂。
去年虧超0.7億元 董監高薪酬下降
創立于1999年的來伊份,主營業務為休閑食品,開創了中國休閑食品連鎖經營模式。2016年,來伊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主板零食第一股”。
據年報披露,2024年,來伊份實現營業收入33.70億元,同比下降15.25%;實現歸母凈利潤-7526.7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231.94%。此前的2023年,來伊份實現營業收入39.77億元,同比下降9.25%;實現歸母凈利潤5704.54萬元,同比下降44.09%。
對此,來伊份在年報中解釋稱,2024年營業收入下降,主要系公司部分區域門店收入下降且對部分低效門店進行調整導致直營收入同比下降。具體來看,2024年,來伊份對低效門店進行了優化,同時部分區域直營轉加盟業務調整,導致華東及華南地區收入規模同比下降,但加盟商批發業務同比略有增長;電商業務因模式調整導致業務收入下降。在年報發布前,來伊份董事會還發布了公司董事張琴辭職、副總裁周晨君辭任的消息。
在業績不佳的同時,來伊份董監高薪酬總額也有所下降。據年報披露,來伊份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2024年報酬合計835.45萬元,相比于2023年的1035.89萬元減少了19.35%。記者進一步研究發現,自上市以來,來伊份的董監高人員薪酬總額總體保持增長趨勢,直到2024年才有所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來伊份董事長施永雷和總裁郁瑞芬的薪酬自2019年之后持續下降,從2016-2019年間超百萬元的年薪跌到了2024年的40余萬元。2024年,18名董監高成員中,11人的薪資超過了董事長與總裁,其中李建鋼、周晨君與支瑞琪分別獲得了88.36萬元、83.65萬元以及76.79萬元的薪酬。其中,李建鋼薪酬最高,但相較于2023年的108.58萬元已有所減少。
線下業務未達預期 線上布局稍顯落后
來伊份在財報中多次提及“全渠道”一詞,并表示已經實現了線下線上全渠道、全方位的業務協同及精準營銷。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其線下業務和線上布局或存在一定程度的隱憂。
來伊份曾在2017年推出“萬家燈火”計劃,計劃在2023年實現1萬家門店的規模。然而,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來伊份門店總數3085家,同比減少16.28%。其中,直營門店1485家,比去年同期減少425家;加盟門店1600家,比去年同期減少175家,與“萬家燈火”計劃相去甚遠。
從營收來看,來伊份的直營門店和加盟門店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兩種模式門店數量接近的情況下,2024年,直營門店的營業收入為20.27億元,加盟門店的營業收入僅為8.17億元。2024年,來伊份進行部分區域門店結構調整,推進加盟業務發展,在調整過程中,雖然加盟收入略有提升,但直營收入同比下降。
來伊份在財報中坦言,線下直營門店大部分為租賃經營,在各城市房屋租賃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可能面臨營業場所租金提高、銷售費用增加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公司通過門店升級改造、加強續租管理等方式提升單店盈利能力,通過直營轉加盟的模式降低門店期間費用。
除此之外,來伊份的線上布局或落后于同行。過去多年來,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競爭對手紛紛加碼線上市場,在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興起時抓住了機會。與此同時,來伊份堅持拓展線下門店的策略,并專注于開發自己的App。但2024年,其電商業務的營收僅占總體業務的6.29%。
多元轉型任重道遠 食品安全暗藏隱憂
除了渠道布局隱憂外,來伊份主營業務單一、食品安全方面投訴頻發等也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
記者注意到,來伊份近年來不斷推進新品類的研發與生產,如開發并推出包括酒水飲料、乳制品、現制咖啡等在內的新品類,力求打破市場對于自身的固有印象,試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來伊份也在財報中公開表示,此舉是為了實現“公司家庭生活生態大平臺”的戰略目標。但截至目前,來伊份主要生產經營的還是堅果炒貨、肉類零食等12種傳統意義上屬于休閑零食品類的產品。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來伊份在積極探索經營的多種可能性,努力實現自身產品向多元化方向轉型發展,但目前尚未見到明顯成效。
此外,食品安全也是消費者對休閑食品企業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登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2315平臺檢索發現,2024年,來伊份累計收到消費者投訴260起,其中220起涉及食品安全問題,投訴內容包含了堅果、肉脯等各種不同的產品類別。記者又登錄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并檢索發現,對于來伊份的投訴累計達827條,其中大多數投訴涉及食品安全問題,如“堅果吃到蟲卵”“蝦條有異物”等。今年2月5日,名為“洞察喵”的網友在該平臺投訴稱,“2025年2月5日下午一點左右,在來伊份大禮包的一盒巴旦木中吃到有蟲卵,食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衛生情況堪憂,我的訴求是全額退款并根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規定,賠償價格的十倍”,來伊份反饋稱,“您反饋的問題我司已受理”,目前平臺顯示此投訴為自動完成狀態。
應該說,來伊份用連鎖經營模式與保“鮮”的食物口感讓自己的品牌風靡一時,創造了休閑食品行業的佳話。但業內人士指出,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量販零食、折扣店等新模式不斷涌現的背景下,如何加快轉型并進一步推進高質量多元化發展,切實提升核心競爭力,來伊份或任重而道遠。(實習生蔡振達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