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家A股上市股份行集中披露一季報,剛剛交出亮眼2024年報的華夏銀行(600015.SH),2025年一季度業績表現卻難言樂觀。
華夏銀行公告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81.9億元,同比下降17.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63億元,同比下降14.04%。
資產規模方面,一季度末華夏銀行資產總額45211.9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447.08億元,增長3.31%。資產質量方面,一季度末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1.61%,比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56.85%,比上年末下降5.04個百分點。
橫向對比來看,在利差收窄等多重挑戰下,股份行一季度業績普遍承壓,有7家營收同比下滑,僅有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實現了營收增長。華夏銀行的情況雖并非個例,但其仍因降幅居于股份行首位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進一步梳理不難發現,非息收入的較大波動,或成為拖累華夏銀行一季度業績的主要原因,其投資依賴后遺癥也逐步顯現。
2024年,華夏銀行通過加大債券市場交易力度,推動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有所增加。在投資收益大幅增長的利好之下,華夏銀行的非息收入也水漲船高,非利息凈收入由2023年的227.6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50.83億元,同比增長54.11%,成為去年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
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華夏銀行的投資水平也面臨挑戰。中金公司研報指出,華夏銀行一季度業績低于預期,主要來自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78.9%。其他非息收入與債券市場走勢有較高相關性,在債市回調的影響以及去年同期的高基數下,其他非息收入大幅回落拖累業績表現。2025年一季度,公司其他非息收入9.84 億元,同比下降78.9%,主要由于公允價值變動虧損24.73 億元。
梳理華夏銀行今年的布局,創建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兩大特色板塊或將成為其改革的關鍵抓手。新任董事長楊書劍在北京銀行任職時期,北京銀行就將打造“專精特新第一行”作為重要戰略。今年以來,華夏銀行曾多次公開提出走出舒適區,能否在二、三季度實現業績表現的逆轉,也有待時間的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