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獲悉,今年以來,萊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萊商銀行”)鋼城支行正追索山東清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東清源集團”)及其子公司山東清沂山石化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山東清沂山石化”)約3億元和1.9億元借款。
記者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上述借款所涉兩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一審已于2024年12月作出判決,目前處于首次執行階段。
根據判決書,山東清源集團和山東清沂山石化等被告方對于萊商銀行主張的借款本金及利息計算方式及數額無異議,但提出目前公司經營困難,請求依法酌情降低。
山東清源集團目前訴訟纏身。企查查顯示,山東清源集團涉訴超200件,已成為失信被執行人。作為被執行人被執行總金額高達120739.11萬元,其法人馬之清已被“限高”。綜合當前信息看,萊商銀行追索難度較高。
上述借款“爆雷”只是萊商銀行資產質量承壓的表現之一。根據此前萊商銀行在中國貨幣網上公布的2025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截至2024年末,萊商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23年的1.40%升至1.63%,撥備覆蓋率從2023年的160.28%下滑至143.52%。
萊商銀行的資本補充能力也面臨考驗。聯合資信在2024年11月發布的《萊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綠色金融債券信用評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指出,萊商銀行存量不良投資資產處置進度較慢,在資本新規提升對非信貸資產撥備計提底線的背景下,其面臨的減值準備計提壓力較大,需關注后續處置及回收情況。
《報告》同時認為萊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面臨一定補充壓力,利潤留存能力不足以支撐較快的業務發展速度,且核心一級資本補充渠道較為單一。根據《報告》披露的數據,萊商銀行2021年末到2023年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路走低,分別為8.48%、8.13%、8.08%。
針對上述情況,2023年,萊商銀行獲濟南市財政局劃撥14億元轉股協議存款補充了其他一級資本,但由于內生資本積累不足,加之較快的業務發展速度對資本造成一定侵蝕,萊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持續下降,已面臨較大補充壓力。
但《報告》也提出,2024年8月,萊商銀行增資擴股方案已獲監管批復,未來增資完成后,或將一定程度緩解資本補充壓力。數據上也體現了這一點,其2024年6月末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回升至8.51%。
記者梳理發現,在上述方案獲批后,2024年12月16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山東監管局發布《關于萊商銀行股權變更的批復》,同意濟南政金通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政金”)認購7.59億股萊商銀行股份,入股后,濟南政金對萊商銀行的持股比例達到17.89%,成為僅次于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業內人士表示,地方國資入股中小銀行是一種補充資本手段,但僅僅依靠國資注資難以有效解決中小銀行的發展難題。
資料顯示,萊商銀行成立于2005年7月,2008年由“萊蕪市商業銀行”更名為“萊商銀行”。目前,萊商銀行在總行設有職能部室20個,在濟南、徐州、菏澤、濟寧、泰安、臨沂、聊城、日照8個地市共設有1家營業部、8家分行,營業網點總數123家,在職員工2400余人;在天津武清、山東東營、河南方城和山西五臺共發起設立4家村鎮銀行。
2020年,萊商銀行董事會曾審議通過《關于開展上市準備工作的議案》,但時至今日,從公開信息看,其上市之路并沒有實質性進展。
就上述案件執行以及公司發展情況,記者多次撥打萊商銀行辦公室的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