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發文倡導“司機之家”至今,全國已建成1900多個“司機之家”。貨車司機群體由于工作特殊性,長期處于流動狀態,基本休息條件難以保障,很多司機師傅吃住在車上,洗澡、停車等基本需求也難以滿足。司機師傅的工作條件不僅關乎自身健康,也關乎公共交通安全?!八緳C之家”的建設將改善司機的工作和休息環境納入公共治理范疇,通過解決貨車司機群體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升司機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各地廣泛建成“司機之家”后,如何提高“司機之家”在貨車司機群體中的知曉度和利用率,真正幫助貨車司機解決運輸過程中的剛需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政府、司機之家運營方、平臺企業等多方協同解決。
日前,貨拉拉司機端App正式上線“司機之家”服務功能,集成全國1971個“司機之家”的位置信息、實景圖片及服務清單。司機可通過該App實時查詢周邊的司機之家,并支持按洗澡、加油、停車、休息等需求分類篩選并導航。
該功能的上線打通了公共服務與平臺治理的界限,利用數字化工具將公共服務推到服務對象面前,用App的小切口換來司機的大流量,是有效提升貨車司機群體服務可及性的創新之舉。
從貨拉拉平臺接入司機之家的舉措可以看出,公共服務可以借助平臺企業的賦能,聯動社會公益資源、創新技術應用與政策協同,不斷更新迭代,形成更加精細的司機關懷體系。例如,貨拉拉已構建了包括健康關懷、安全保障、幫扶救助、保險試點、增收減負、子女助學、榮譽激勵及權益保護在內的司機關懷體系,圍繞司機群體剛需,推出專屬健康操、免費體檢、設立司機關懷基金、發放優才獎學金支持司機子女教育、選魅力司機和服務之星等系列關懷舉措。平臺也通過AI技術防范行車風險,實施“安心運”計劃優化司機的工作環境,提供補貼并合作降低司機運營成本、推動職業傷害保險試點。平臺企業的這些服務措施,為促進貨運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探索,也為公共部門創新服務模式提供了實踐經驗。
“司機之家”廣泛建成后,將注重實現精細化管理與服務,讓“司機之家”實實在在發揮好作用。打通司機流量入口是其關鍵的第一步,后續還需大量細節性工作逐項推進到位,提升服務的貼合度與覆蓋面。應充分發揮好平臺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和流量資源方面的優勢,將公共服務精準觸達目標服務群體,實現公共服務與市場實際需求的高效匹配,這是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務實路徑。
(作者張成剛,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