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度業績日前正式結束披露。一季報數據顯示,在震蕩的市場環境下,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小幅收縮,但主動偏股型基金的股票倉位有所上漲,尤其是港股資產加倉明顯,顯示出公募機構的樂觀態度。行業配置方面,一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重點加倉了汽車、有色金屬、電子、醫藥等板塊。
潘悅 制圖
A股港股倉位均有所提升
2025年一季度,A股市場先抑后揚。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小幅收縮,而權益資產和債券資產的占比均實現上升。
據中金公司統計,公募基金資產總值由去年四季度的34.8萬億元降至今年一季度的33.8萬億元。其中,一季度股票資產規模擴張,從上季度的6.8萬億元升至6.9萬億元,股票占資產總值的比重較上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至20.5%;債券資產占比較上季度繼續上升4個百分點至58.2%。
其中,主動偏股型基金規模整體保持不變,但股票倉位小幅上漲。數據顯示,一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資產總值2.6萬億元,規模與上季度基本持平;股票資產規模較上季度小幅上升至2.3萬億元,倉位上漲0.6個百分點至87.4%。
“從資金供給來看,通過基金份額和區間凈值數據估算,一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凈贖回規模569億元,同期被動基金規模提升,顯現資金選擇偏好上的邊際變化。”中金公司分析稱。
此外,一季度公募基金對于港股倉位的配置明顯提升。興業證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動偏股型基金持有港股重倉股規模為3140.52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32.20%,港股倉位由14.52%提升至19.10%。
汽車有色等板塊獲加倉
從調倉軌跡來看,一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重點加倉了汽車、有色金屬、電子、醫藥等板塊。此外,主動偏股型基金的持倉還呈現出個股集中度下降、龍頭公司集中度上升的現象。
據興業證券研究統計,2025年一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加倉較多的行業是汽車、有色金屬、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加倉比例分別為1.53個、1.11個、0.90個、0.72個、0.5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電力設備、通信、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煤炭等行業則遭到較多基金的減倉。
個股方面,寧德時代、騰訊控股等6只個股均獲得千只以上基金持有。而以持股總市值作為統計標準,今年一季度公募重倉持有的前十大個股分別為寧德時代、貴州茅臺、騰訊控股、招商銀行、美的集團、中國平安、紫金礦業、比亞迪、阿里巴巴-W以及東方財富。其中,寧德時代、貴州茅臺的持倉總市值均超過14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騰訊控股的持倉規模首次進入前三,持倉市值合計為848.95億元,再度反映出機構對于港股配置的看重。
整體來看,一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的個股集中度進一步下降,公募持倉更趨分散。據興業證券統計,前5/10/30/50/100的重倉股集中度中,僅前10的重倉股集中度提升,較去年四季度提升0.11個百分點,其余類型的重倉股集中度則均有所回落。行業視角下,主動偏股型基金前三大重倉行業集中度也有所下降,較去年四季度下降約0.5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龍頭公司的持股集中度卻有所回升,反映出機構對于績優龍頭企業的關注。中金公司數據顯示,主動偏股型基金重倉前100公司市值占比由56.8%升至57.4%,重倉前50市值占比由44.1%升至44.9%。從一季度重倉持股的變動看,比亞迪、山西汾酒和勝宏科技持倉規模上升較多,寧德時代、滬電股份和中際旭創持倉規模下降較多;港股的騰訊、阿里巴巴、中芯國際獲加倉較多,美團獲減倉較多。
投資機構樂觀態度凸顯
在基金一季報中,基金經理對于未來市場的展望和行業配置觀點也隨之披露。整體來看,機構普遍認為,未來工業企業利潤或重拾向上趨勢,在中國經濟展現出的韌性下,資本市場將迎來投資窗口期。
“展望未來,隨著流動性的逐步改善,國內資本市場將迎來較好的投資窗口期。國內經濟磨底后將有所回穩,景氣度變化或重回機構投資視野。”交銀施羅德基金經理沈楠認為,AI(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突破帶來的創新趨勢無法阻擋,將進一步關注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等新技術領域的革新對遠期各行業發展帶來的變革機會。
睿遠基金經理傅鵬博和朱璘也在一季報中表示,未來工業企業利潤或重拾向上趨勢,資本市場或迎來從“科技牛”的局部行情到多點開花的局面。
興證全球基金經理謝治宇則認為,隨著逆周期調控政策和家電家居汽車等一系列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的落地,經濟層面出現了積極信號。情緒消費將是2025年消費投資的重要機會。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在市場不確定性仍存的背景下,偏防御屬性的方向可能相對占優,同時在增量政策發力的預期下,受益于內需政策發力的消費和投資板塊也或有一定的交易機會。從長期視角看,投資者可以關注具有全球供應鏈優勢的產業,如鋰電、高端消費電子等,AI相關、機器人等新興產業,以及以內需消費為主、低滲透率的新消費產業。
中金公司表示,當前,維穩資金及時注入流動性,上市公司集中發布增持與回購公告,維護市場信心。向前看,政策維穩背景下,市場下行空間有限,中短期可能進入政策觀察期,結合年初以來科技敘事和地緣敘事發生的有利變化,當前市場機會大于風險。未來,可關注幾方面,一是代表著先進技術發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方向的半導體等景氣成長板塊,二是食品飲料等新型紅利領域,三是受益于內需增長和政策預期的相關板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