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下稱“文旅大會”)在福建南平市舉行。這場以“培育文化旅游支柱產業”為主題的大會,折射出福建文旅市場在多個維度的深度變革。文化破圈、科技賦能、市場擴容,福建文旅正探索一條變“流量”為“留量”的升級路徑。
又是一年春茶季,在南平武夷山,茶香四溢的茶園中,一間間設計考究的“茗宿”更添雅致,茶農們喊山、采茶的日常場景中,多了外地來客的身影。作為烏龍茶、紅茶、白茶的發源地,茶文化深深融入南平的城市肌理,隨著文旅產業從簡單觀光游向深度體驗游轉型,本地茶文化的表達也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我們通過茶文化與民宿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創新,為茶文化探索新的破圈方式。”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王文謙表示,南平正整合茶文化資源與民宿業態,規劃20個村落整村打造“茗宿”集群,通過融入茶研學、非遺體驗等特色服務,推動民宿從“住宿”向“文化沉浸”轉型,讓茶文化更加可觀可感。
通過構建虛實融合場景、提供沉浸式體驗及精準數據驅動服務,科技賦能也正成為推動文旅市場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
文旅大會開幕當晚,大型文旅山水史詩《月映武夷》在武夷山市上演。朱子衣袂隨水波升騰,水幕豁然洞開,崖壁上全息投影的千年摩崖石刻忽而蝶化,化作漫天熒光星雨。舞臺上的“黑科技”,將武夷山“雙世遺”景觀轉化為動態藝術畫卷,使得觀眾身臨其境。
會場外,一款“幻騎武夷·漫游九曲”VR體感互動設備吸引了不少嘉賓。“設備通過高精度3D建模、空間定位和感官反饋技術,讓體驗者足不出戶就能‘策馬’遨游大王峰、玉女峰、生態茶園等自然風光。”設備開發商網龍網絡公司的高級副總裁林琛表示,隨著數字、科技手段的應用日益成熟,文旅場景延伸也有了更多途徑。
文旅業態的多元化拓展則是福建文旅經濟發展的另一大亮點。文旅大會期間,福建共有133個重點文旅招商項目和11個銀企合作項目達成共識并陸續簽約,總投資規模達1038.25億元,融資50.75億元,簽約項目涵蓋文商旅綜合體、海洋旅游、生態旅游、城市更新、低空旅游、農文旅等新型業態。
與此同時,在眾多新型業態中,福建“演藝經濟”不斷推陳出新,正成為新的市場增長點。2024年福建營業性演出場次達2.53萬場,營業總收入25.3億元、同比增長67.5%,服務觀眾527.4萬人次、同比增長96%。武夷山《印象大紅袍》累計接待觀眾近890萬人次,“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潮流。夜間經濟與跨界融合項目同樣表現亮眼,平潭沙灘風箏節的夜光風箏秀、福州《最憶船政》沉浸式劇場等,以“白+黑”“內+外”的全天候模式延長消費鏈條。
“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旅游總人數已達1.53億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超2090.95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4.2%和15.5%。”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源生表示,將不斷擦亮“清新福建”文旅品牌,聚焦資源整合力、產業競爭力、市場吸引力和對外影響力,守正創新,提質增效,深度融合,推動文旅場景打造、消費業態創新、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加速將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