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筆S交易(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交易)落地。記者從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簡稱“北股交”)了解到,北股交基金份額轉讓平臺近日助力福建省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福建金投”)完成對某國家級基金的S份額投資。
去年以來,S基金持續升溫,眾多地方政府與國有資本紛紛布局其中。然而,審視去年交易規模的下滑態勢,在十萬億級待退出基金規模面前,S交易活躍度不足這一難題亟待破解。
S交易“福建首單”落地
記者從北股交了解到,其基金份額轉讓平臺此次助力福建金投完成的S交易,是福建省首單對退出期基金S份額的市場化投資。
據介紹,福建金投圍繞設基金、投基金、管基金,通過“政府投資基金+市場策略基金”雙輪驅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福建金投本次對S份額的接續投資,有效解決了福建省4家科創類企業超8000萬元的長期資金需求,以市場化方式促成與國家級基金新型合作模式,賦能資本高效循環,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的平臺支撐,打造資本良性循環的示范樣板。
福建金投方面表示,將持續深化在S基金領域的探索布局,加快籌設科創續航系列S基金,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助力福建省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
“本次交易是北股交服務國家級基金和地方引導基金份額轉讓的又一實踐案例。”北股交方面表示,北股交基金份額轉讓平臺充分發揮市場化、規范化的服務功能,為基金份額轉讓提供高效、合規的綜合服務。北股交基金份額轉讓平臺協助組織交易和詢價,促進買賣雙方精準對接;嚴格遵循監管要求,確保交易合法合規,避免國有資產流失風險;在此基礎上,平臺為交易各方梳理了國資機構轉讓基金份額的相關政策,總結過往案例經驗,使得交易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大幅縮短了國資機構內部轉讓行為審批的時間;同時,為轉讓方推薦和遴選評估機構,提高交易完成效率;此外,還提供登記確權和資金結算等配套服務,保障交易安全,助力基金份額實現高效、順暢流轉。
潘悅 制圖
去年國內S交易規模下降
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S基金近期發展活躍,多地地方政府及國有資本密集布局,今年已有多只新基金宣告成立。
稍早前,重慶首支S母基金亮相。今年3月31日,在重慶市“三企”聯動首輪項目發布活動上,重慶科創投集團與中國銀河投資現場簽約,共同發起設立重慶首支S母基金——重慶渝創銀河接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目標規模36億元,首期6億元,由中國銀河投資旗下銀河星邦與重慶科創投旗下重慶產業引導基金共同管理。
在此之前,今年2月,成都交子金控集團攜手頭部金融機構設立百億S基金。由江西聯合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江西省首支S基金江西潤信贛投接力基金完成備案;今年1月,浙江省第一支由政府主導的S基金成立,首期規模5億元、遠期50億元。
與S基金成立持續升溫相比,當前S市場的交易活躍度仍待提升。
易凱資本表示,截至2024年,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存量市場規模達26萬億元,其中投資期基金規模10.6萬億元,退出期基金規模9.8萬億元,延長期基金規模6.5萬億元,形成合計16.3萬億元待退出基金規模,市場退出壓力極大。然而股權S交易市場整體并不活躍,2024年前三季度市場交易規模總額327億元,全年預計約550億元,同比下降26%。
從交易標的看,賦航資本最新發布的《S市場2024年終總結報告》顯示,2024年S交易標的基金延續了2023年的風格,以硬科技為核心投資方向,醫療健康、企業服務/軟件/SaaS次之。在賽道選擇上,S交易重點關注政策鼓勵賽道的退出確定性。從底層被投企業二級行業分類統計來看,2024年S交易的賽道配比沒有顯著差異。而硬科技及醫療健康行業的被投企業數量(分別為2060和832個)明顯增加,較2023年分別增長48%和74%。
記者了解到,2024年,北股交S基金交易平臺完成份額轉讓質押交易規模達62億份,市場化服務規模和能力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截至2024年底,累計完成交易規模超200億份,幫助市場實現資金融通規模達350億元,幫助140家私募股權和創投機構實現退出和流動性管理,間接服務科技創新企業數千家。
“2024年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的整體規模相較2023年有所下降,但是北股交整體規模相較2023年逆勢提升。原因是北股交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加強了市場化服務方式,不僅為政府投資基金、國企基金份額轉讓提供規范、專業的組織交易服務,發揮價格發現功能、避免國有資產流失,還積極拓展其他市場化服務,包括信息交互、評估機構篩選、組織交易、資金結算等增值服務,解決市場各方的核心痛點,吸引機構到平臺交易,實現規模的逆勢增長。”北股交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制度體系有待完善
展望2025年,賦航資本表示,在資金端,隨著買方機構化定價能力逐漸提升和更多資金涌入市場,S交易的門檻將逐漸走高;更多樣化的資金涌入S市場,交易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在資產端,標的階段和行業的多元化,有望為更多轉讓方提供退出渠道,更多國資賣方入場,能提升單筆交易規模和大額標的資產的市占率。在交易模式上,創新式的復雜交易會更廣泛地被市場接受,GP(普通合伙人)可選擇的退出方式會更加多元化;各地股交中心規則不斷完善,為市場帶來更多交易機會。
談及掣肘S市場交易活躍度的因素,北股交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私募基金國有出資份額的轉讓缺乏進場要求和交易流程的制度性文件。雖然北股交份額轉讓平臺等獲批后為政府投資基金、國企基金份額轉讓提供了規范的交易場所,轉讓退出的路徑逐漸通暢,案例也越來越多,但是從頂層設計來看,交易場所的條件已具備,但政府投資基金和國企基金的主管部門尚未對基金份額轉讓的相關要求進行明確,導致國資基金仍存在“不敢轉、不愿轉、不會轉、不能轉”等問題。今年年初國辦印發的《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探索簡化項目退出流程,優化政府投資基金份額轉讓業務流程和定價機制,推動完善政府投資基金評估體系,構建更加暢通的退出機制。預計后續相關監管部門會陸續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
另一方面,買方資金供給不足,市場空間被壓縮。北股交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內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發展時間較短,專業的買方和服務機構都存在不足。根據公開數據初步統計,國內專業的S基金非常少,同時S基金募資難度較大,規模難以擴大,大量的S交易資金來源于AMC(資產管理公司)等國資金融機構,但AMC等金融機構受主業監管要求及股權投資監管資本占用權重等要求影響,實際投入S市場的資金也相對有限。在這種形勢下,買方資金供給嚴重不足,導致S市場的市場空間被嚴重壓縮。后續建議鼓勵險資、銀行等資金參與設立S基金。
北股交方面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高標準建設基金份額轉讓平臺,聚焦核心客戶,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2025年計劃通過組建S基金生態聯盟等方式,加強與市場主要轉讓方以及核心買方建立常態化的溝通聯系機制,增加各方對平臺的粘性和認同感,建設S市場生態。同時探索通過自有資金參與投資市場化S基金等方式,增加與市場核心買方的互動和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