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買的一款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2萬元本金一天就虧了1000元;所幸的是,我還購買了一款債券類銀行理財產品,最近收益不錯,心理略平衡。”一位投資者對記者說道。近來,有著類似投資感受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在全球金融市場震蕩之下,銀行理財市場也呈現明顯分化。
普益標準發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4月7日至4月13日,理財公司共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289款,環比增加15款。其中,固收類產品最多,共有284款;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相對較少,合計僅有1款。部分含權類理財產品在權益資產波動的影響下,出現虧損;而以債券資產打底的理財產品收益卻節節攀升。
記者注意到,為提振投資者信心,包括廣銀理財、平安理財、蘇銀理財、招銀理財在內的多家理財公司紛紛表示,理性看待市場波動。
4月中上旬,廣銀理財在其官微表示,“對等關稅”影響下,優化資產配置顯得尤為重要。適當增加債券等避險資產的配置比例,可以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債券資產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票息收益,在資產配置中具有長期壓艙石的價值,可以考慮配置一些主要投資高等級債券的固收類理財產品。同時也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可以考慮配置一些靈活申贖、低波動資產為主的現金管理類產品,降低單一產品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
平安理財也指出,“對等關稅”下國內出口壓力增加,這或將促使穩增長政策加碼,二季度降準降息窗口有望打開,債市收益率或順勢向下突破。債市或迎階段性做多窗口,其中可重點關注長債的配置機會。
蘇銀理財表示,目前在避險情緒主導的市場行為上,風險資產估值波動加劇,從情緒和配置層面均利好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而對于此前配置了含權類理財產品的投資人而言,短期內難免有一定波動,但從中長期來看,我國對沖政策會從經濟上擴大內需,從金融上穩住資本市場,所以股市有企穩回升的基礎。
招銀理財指出,總體看,國內經濟基本盤穩定,政策應對積極,權益市場波動更多受到短期情緒影響。建議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市場波動,關注政策受益行業、相對穩健的紅利類資產以及科技升級帶來的產業機遇,聚焦基本面扎實、符合新質生產力方向的優質資產。
專家表示,考慮到目前的市場不確定性,建議投資者重新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若風險偏好較低,可考慮適時減倉,鎖定部分收益或減少損失,適當降低權益類投資占比,增加債券類資產或者轉投純固收類產品,以此平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