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塞力醫療(603716.SH)發布公告,公司于2024年3月25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今年4月1日,公司收到湖北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被罰1785萬元
《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顯示,塞力醫療涉嫌兩項違法事實。
其一是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及大股東資金占用。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期間,因控股股東賽海(上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海健康”,曾用名“天津市瑞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的資金需求,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溫偉多次安排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以項目保證金、借款或可轉股債權名義,通過關聯方及第三方公司向賽海健康轉款,構成了關聯交易及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的非經營性資金占用。
其中,2020年期間占用資金發生額1.213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7.48%,年底占用余額為0.983億元;2021年期間占用資金發生額1.3225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7.33%,年底占用余額為1.0835億元;2022年上半年期間占用資金發生額1.1465億元,占上一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的6.58%。截至2022年12月31日,賽海健康已全部償還上述占用資金及利息,2022年年底占用余額為0元。
湖北證監局指出,上述事項塞力醫療未依法履行關聯交易審議程序,也未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直至2023年4月27日才一并對上述關聯交易并資金占用情況進行了披露。根據相關規定,塞力醫療應當在相關定期報告中披露關聯交易事項。但公司未在2020年年報、2021年年報以及2022年半年報中披露上述事項,導致2020年年報、2021年年報以及2022年半年報存在重大遺漏。上述行為涉嫌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相關規定。
此外,塞力醫療的實際控制人溫偉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期間,策劃并組織上市公司以項目保證金、借款或可轉股債權形式,通過關聯方或者第三方公司向控股股東賽海健康轉出資金,刻意規避關聯交易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涉嫌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實際控制人指使”的違法行為。
其二是未按規定披露重要合同訂立事項。
2022年10月28日,塞力醫療控股子公司山東潤誠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與鞠星國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山東潤誠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將持有的淄博塞力斯51%股權無償轉讓給鞠星國指定的第三方山東世紀開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對塞力醫療2022年度合并報表歸母凈利潤影響約為-1200萬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利潤(-4950.57萬元)的24.24%。
湖北證監局認為,根據相關規定,塞力醫療應當及時披露《股權轉讓協議》簽署情況,但公司遲至2023年4月4日才予以披露。
針對以上違法事實,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湖北證監局擬決定對塞力醫療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0萬元罰款;對塞力醫療董事長及實際控制人溫偉給予警告,并處以610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總經理王政給予警告,并處以130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財務總監楊贊、時任公司董秘劉源、時任公司董事溫小明給予警告,并處以80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董事溫一丞、范莉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劉文豪給予警告,并處以55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監事熊飛給予警告,并處以30萬元罰款。對塞力醫療及其相關責任人罰款共計1785萬元。
業績連續虧損
業績表現上,塞力醫療在近幾年陷入虧損泥潭。1月17日,塞力醫療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報告期內,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億元到-2.5億元;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45億元到-1.9億元。
塞力醫療表示,公司本次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為:轉讓控股子公司導致利潤下降。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下降導致利潤下降。公司運營軟件和創新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商譽減值影響。
根據財報,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凈虧損4950.57萬元、1.54億元和1.59億元。
資料顯示,塞力醫療成立于2004年2月,總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自有2.7萬平方米產業園。公司于2016年10月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是中部地區首家滬市主板上市的醫療集約化運營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