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各大品牌的飲料瓶人們并不陌生,可它們的背后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隱形冠軍”。在廣東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坐落著一座外形酷似巨輪的智能工廠——廣東星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簡稱“星聯精密”)。專注于研發制造PET食品飲料包裝模具,這艘“巨輪”已經“航行”超過30年,其出海產品占比近70%,產品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多個品牌客戶。
專注細分領域深耕、堅持研發導向、持續開展數字化改造——星聯精密依靠這三大秘訣迅速占領行業領先地位,成為全球吹瓶模具最大供應商之一,其高端飲料包裝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過去的一年是企業發展史上最好的一年,盈利增長超過20%。”星聯精密總經理姜曉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圖為星聯精密生產的吹瓶模具。
三十余年深耕打開飲料瓶模具產業空間
可口可樂、雀巢咖啡、百歲山……走進星聯精密展廳,一排排人們再熟悉不過的飲料瓶映入眼簾。這些瓶子形態各異,瓶身線條紋路各具特色。它們的誕生離不開星聯精密生產的主打產品——吹瓶模具。塑料瓶坯的坯身加熱軟化后進入吹瓶模具模腔,通過氣路系統吹氣,使其在模腔內膨脹并與模具的內表面接觸,一個飲料瓶體便成型了。
然而在30多年前,不同知名飲料品牌迫于高昂的成本還只能共用同一種模具,市面上的飲料瓶型種類遠不如現在這般琳瑯滿目。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食品飲料包裝行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生產設備都要依賴海外引進,其中尤其是模具價格十分昂貴。比如,一條價值一千萬元的制品包裝生產線,僅模具的費用可能就已經高達四五百萬元了。”回憶創業之初,姜曉平向記者說道。
細分賽道蘊藏著巨大發展空間。瞄準PET食品飲料包裝模具這一領域,星聯精密于1993年問世。從早期單純的模仿制造,到成為為行業提供全套研發、生產、檢測、測試及售后服務的綜合工程服務商,星聯精密憑借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優勢占領市場領先地位,打破了海外公司對模具的價格壟斷。
圖為星聯精密公司展廳,不同品牌、形態各異的飲料瓶均出自該公司生產的吹瓶模具。
自此,一套吹瓶模具的價格從約大幾十萬元降至幾萬元。“我們把模具價格‘打下來’后,市面上才有了各種豐富多彩、不斷推陳出新的飲料瓶產品。”姜曉平說。
如今,星聯精密生產的吹瓶模具在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在高端飲料品牌中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
“尤其從2013年開始,企業重心更多向海外市場拓展,到2024年產品出口占比已近70%。現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品牌都成為了我們的客戶。”姜曉平說。
一線工人轉型成了研發人員
與傳統印象中的模具企業不同,走進星聯精密恒溫生產車間,一只只機械手臂有序“舞動”,而車間員工寥寥無幾。在這里,一名員工可以輕松操控七八臺設備,他們不再是傳統的車間工人,而是化身為設備管理工程師。
“近年來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生產一線人員不斷減少,他們大多通過培訓轉型成了研發人員。”姜曉平說。企業發展近十年間的一組數據更能直觀說明問題:2015年至今,公司員工總人數基本沒有變化,但研發人員占比已由原先的10%擴大至近40%。
圖為星聯精密恒溫生產車間。
“沒有研發,說得難聽點就等同于沒有訂單。”姜曉平始終將研發視為企業發展的驅動力。除了人才結構的變化外,公司在研發經費投入上也下足血本,每年營收中近10%的資金都被拿來用作研發。“2024年,我們的研發資金投入超4000萬元。”他說。
如今,星聯精密建立了從瓶型開發設計到終端產品檢測與測試的全流程研發體系,有效提高模具產品質量、提升制造精度、縮短研發制造周期,擴大了生產規模。
持續的自主研發結出了滿滿碩果:公司已取得授權專利500多項;先后參與了1項國際標準和10項國家標準的制定,且是其中4項國家標準的第一起草人單位。
數字化改造讓傳統產業不再傳統
車間內,“星聯精密數字化工廠”大屏閃爍著各個模塊的實時數據,已經成為了生產車間的智慧大腦;車間工人的專業技術能力已化作數據集成在數據庫中,由后臺編程人員生成自動化程序,通過終端直接輸送到生產設備,不再需要工人手動操作……如今,星聯精密的數控化率已經達到95%以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事實上,越來越多員工能從生產一線中解放出來,企業能將更多精力投身研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星聯精密持續進行的數字化改造。然而,數字化轉型對于星聯精密而言意義絕不止于此。
早在2003年,星聯精密就開始了數字化轉型的長跑。在姜曉平看來,對于產品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模具企業,不論是其生產制造端還是客戶市場端,要消除由模糊的場景、信息所帶來的各種偏差與不確定性,數字化是必經之路,也是一項系統而漫長的工程。
姜曉平說,數字化將模糊的語言轉化為無縫對接的工程數據語言,這對于全球化產品而言,大大降低了售后的人力資源成本。
星聯精密為何能在短時間內躋身行業頭部?姜曉平坦言,其核心秘訣在于公司的數字化水平走在了行業前列。“未來,我們在進一步專注主業的同時,還要不斷深化數字化轉型,提高研發能力和數字服務能力,滿足增長的市場需求。”姜曉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