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資本市場的核心動力,是推動企業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源頭,而非單純的融資功能。在這一過程中,私募基金可謂是培植科技企業的重要‘土壤’和‘血液’,其優秀的投后管理團隊更是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之一。”在日前舉行的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論壇“價值發現:科技創新驅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上,民航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范智展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在良好的產業環境、政策和資金支持下,科技企業這顆‘種子’才能茁壯成長,最終實現生存、發展,開花結果,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一顆優秀的“科技企業”種子應該具備哪些特點?范智展告訴記者,首先,所處產業領域需具備廣闊前景,所謂“坡長雪厚”,例如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處于交通方式革命的浪潮中,政策支持力度大,資本持續涌入,背后有堅實的內在邏輯支撐。其次,團隊是關鍵因素,投資就是投人,一切的科技創新離不開人這一根本要素。最后,作為企業立身之本,技術的領先性必須突出,擁有強大的專利科技屬性,能提供解決社會痛點且能不斷更新的產品和服務,這都是衡量企業種子質量的重要指標。
而在范智展看來,當前,第三航空時代變革已經開啟,以新能源動力為核心,深度融合AI人工智能和新材料技術的新一代航空器,就是第三航空時代的標志,也是我國航空制造業實現追趕和超越的良好契機。民航投資基金自成立以來,始終堅守航空產業這一領域,關注科技屬性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項目。
范智展稱,以我們與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共同投資的飛天聯合(北京)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飛天聯合’)為例,民航投資基金在近十年內持續多輪投資飛天聯合,它是具備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EASA(歐洲航空安全局)、CAAC(中國民航局)全球三大適航當局認證的航空電子供應商,是我國民用航電的科技創新平臺,為航空公司提供機載衛星終端,主要產品包括大飛機機上互聯及智能系統,以及低空飛行器關鍵航電系統,同時跨民用航電、衛星互聯網和低空經濟三大領域。在航電產品研發和適航取證等方面超過十年的相關經驗和技術積累,使公司具備快速向低空飛行器拓展產品和市場的基礎。公司除了長期參與國產大飛機國產供應鏈配套工作之外,目前已經在研發低空經濟航電配套產品。
“我們持續關注這類企業,既能夠解決行業痛點、助力產業發展,又能踐行民航使命,同時獲得收益,不斷增強基金投資者的獲得感。”范智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