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月27日電(記者張宋紅、馬麗娟)一場大雪過后,賀蘭山銀裝素裹,氣溫驟降。山腳下,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的閩寧產業園里,許多企業仍在加班加點趕訂單,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閩寧鎮的“閩”和“寧”,分別是福建和寧夏的簡稱,由1997年福建與寧夏攜手在戈壁灘上建成的閩寧村蛻變而來,如今已是6.6萬寧夏西海固移民搬遷群眾安居樂業的新家園。
閩寧產業園距離閩寧鎮中心以南7公里處,作為閩寧協作的又一新成果,這座2023年開工建設的園區里,嶄新的廠房樓宇林立,已有十余家企業入園。
星漢智能科技(寧夏)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在組裝服務器。新華社發(唐紫宸 攝)
在星漢智能科技(寧夏)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30多名工人正忙碌著,一個個精密的零部件經過一道道工序,組裝成一臺超算服務器。不久后,這些高端服務器將出口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嘉匯告訴記者,從去年8月投產以來,公司已經累計生產了9000多臺套高端服務器,產值2000多萬元,“目前接到的訂單已經排到今年年中了,我們正在抓緊生產。”
地處西北的寧夏憑借獨特的氣候、能源等優勢,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中心和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雙中心”省區,算力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而福建的數字經濟在產業生態、技術、市場等方面優勢明顯,雙方數字經濟協作空間廣闊。
星漢智能科技(寧夏)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大數據集團旗下的成員企業,作為閩寧協作的成果,這條生產線的落地,將有力推動寧夏算力產業強鏈補鏈。
“目前我們還處于過渡階段,1.2萬平方米的新廠房正在建設,今年6月正式交付,到時候就能轉入量產階段,年產能可以達到10萬臺套,年產值20億元。”張嘉匯說。
寧夏星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在組裝服務器。新華社發(唐紫宸 攝)
24歲的小伙子林時楠是從福建總公司派來的安全生產管理員,去年12月中旬剛到寧夏,這個春節他將在閩寧鎮留守,負責機器設備檢修和廠房安全巡查,這也是他在寧夏度過的第一個春節。
“我們的訂單都是出口,春節期間可能也有發貨需求,我得留下來守好安全生產關,是我的工作職責。”操著一口濃重福建口音的林時楠說。
林時楠的老家在福建三明市,現住在閩寧產業園專門為入駐企業提供的人才公寓里。“條件都很好,也很暖和。寧夏人都很熱情,已經有好幾個人約我去家里吃年夜飯呢!”他滿臉笑容。
閩寧協作持續近30年的“山海情”,深深根植在兩地人民的心里。熱播電視劇《山海情》的男主角原型人物之一是閩寧鎮福寧村的謝興昌,年近70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他興奮地告訴記者:“閩寧產業園開工建設后,我前前后后去看了5次!”
作為最早搬遷來的一批人,謝興昌見證了閩寧鎮從“干沙灘”向“金沙灘”蛻變的全過程。他在自己打造的“山海小院”里,已經向上萬人講述過閩寧協作的故事,一直緊密關注著閩寧鎮的發展。
美益康醫療器械智能配套裝備項目、廈門視睿教育智能裝備項目、西安冰果無人機整機組裝項目……看到一個個項目在閩寧產業園投產運營,謝興昌內心很激動:“企業多了,就業的人就多了,閩寧鎮的未來肯定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