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策源地之一,福建省三明市自2002年開啟新一輪林改以來,不斷深化改革持續取得突破,不僅保護了綠水青山,也富了萬千林農。記者采訪發現,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尊重基層首創、勇于先行先試、突出惠民目標,是三明林改取得成效的重要經驗。
與此同時,一些基層干部和群眾也反映,在深化林改過程中,三明市目前還面臨森林保護與經營矛盾難兼顧、林業融資難度依然較大、林業產業扶持力度偏弱、林業生態補償標準偏低等實際困難,亟待統籌解決。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梅口鄉的茶園及群山。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綠色群山漸成“幸??可健?/strong>
冬日的閩中山區,山林蒼翠。頭戴斗笠、肩扛鋤頭、腰別柴刀……清晨時分,三明永安市一處竹山上,伴著啾啾鳥鳴,林農楊國松和同伴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最近幾年,靠著賣筍、毛竹,我在竹山上的年收入穩定在30萬元以上?!蓖矍斑@片竹山,楊國松感慨萬分:林改前,山林產權歸屬不清,亂砍濫伐現象嚴重;林改后,“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家家戶戶把山當田耕、樹當菜種,對山林資源也更加愛護。
像楊國松這樣通過竹產業增收的林農不在少數?!?022年,永安市竹業產值97.8億元,農民人均竹山收入7300元?!庇腊彩辛謽I局竹業開發辦主任曹碧鳳說,永安市竹林資源豐富,竹林面積102萬畝,農民人均竹林面積6.7畝。近年來該市加快實施“以竹代木”計劃,緩解當地木材供需矛盾,竹產業正成為林農的綠色富民產業。
豐富的竹木資源為林業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走進三明市竹里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在經過干燥、碳化、上膠、壓制、裁邊、拋光等多道工序后,一根根竹條被制成一塊塊竹板材,竹板材又被加工成竹桌椅、竹屏風、竹柜架等。
“我們推出了一款竹制手機支架產品,目前出貨量已將近一百萬個?!敝窭锛揖庸矩撠熑藚屈S貴告訴記者,依托當地竹木資源,公司開發了數十款家具、工藝品和日用品等,部分產品銷往歐美國家。隨著竹制品逐漸被市場接受,該公司規模也持續擴大,去年產值已超過2000萬元。
這是三明市持續深化林改力促“百姓富、生態美”的縮影。三明市林業局局長陳平說,林改賦予農民更多生產資料和致富渠道,通過發展林竹產業、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等,廣大林農增收之路越走越寬?!?022年,三明市森林覆蓋率78.88%,林業總產值達1262億元,全市農民人均涉林純收入達670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近1/3?!?/p>
堅持問題導向破解林改核心難題
記者采訪發現,三明市近年來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圍繞林改中出現的“山要怎么分”“錢從哪里來”“單家獨戶怎么辦”等難題,開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有益探索。
依法依規明晰產權,解決“山要怎么分”問題。陳平說,面對改革初期遇到的“山要怎么分”“山要由誰分”等問題,三明市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明確農民是改革的主體,明晰集體林業產權,建立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體、多種形式并存的集體林經營機制,做到均山、均權、均利。
創新林業投融資機制,破解“錢從哪里來”問題。截至2022年12月底,三明市累計發放林業各類貸款204.08億元,其中“福林貸”16.18億元,受益農戶1.46萬戶……
三明市林業局副局長潘子凡說,針對部分林農林企經營林業、發展產業缺乏資金等問題,金融與林業部門因林施策,推出一系列金融產品,努力讓綠樹變活錢、資源變資產。
“獨戶怎么辦”問題。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戴永務說,針對林改分山到戶后出現的林權結構小型化、林地狀態分散化、林業經營兼業化等新情況、新問題,三明市在沙縣、永安等地,探索通過鼓勵林權適度流轉、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引導多形式合作經營等方式,有力促進林業規?;?、集約化經營。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破解“兩山怎么轉化”問題。2021年5月,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诖?197畝生態公益林被折算成碳減排量12723噸,賣了14萬元,成為全國首批簽發的林業碳票。
“好空氣也能賣出好價錢?!备=ㄞr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洪燕真說,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三明不少地方通過碳票、林票等創新形式,激活林業資源,讓群眾得實惠。
期盼健全機制發揮林改更大效應
盡管林改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受訪人士也坦言,三明市在深化林改過程中還面臨一些瓶頸亟待突破。
其一,森林資源保護與經營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記者采訪發現,因國家目前對生態公益林實行禁限伐,對天然林停止商業性采伐,加上地方政府劃定的水源涵養林、保護區等,導致大量森林資源無法利用。同時,由于林木采伐政策穩定性和延續性不夠,致使廣大林農和社會資本對投資林業顧慮較多,不敢投入、不愿投入,影響林業經營和發展。
戴永務等專家建議,不斷創新和完善森林分類經營制度,在管嚴管好公益林、天然林,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的基礎上,逐步放寬、放活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齡、面積、方式等限制,進一步落實、保障好林農對林木的處置權和收益權,讓樹越砍越多、越砍越好,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
其二,林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短”問題依然嚴重。永安市林業局局長梅金貴等基層干部說,近年來金融創新為三明林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當前林權抵押貸款仍存在周期短、利率高等問題,建議金融部門開發更多適應林業生產特點的周期長、利率低、手續簡便的金融產品;財政部門建立林業貸款貼息和擔保風險補償制度,加強對林業發展的金融支持。
其三,林業產業扶持力度偏弱、生態補償標準有待提高。一些基層干部反映,與農業相比,財政部門對林業的扶持力度偏小,建議加大對林竹加工、花卉苗木、森林康養和林下經濟等產業的扶持力度,實現林興民富。
沙縣部分林農反映,與經營杉木商品林每年每畝150元左右的收益相比,當地目前對生態公益林的補償金僅為每年每畝23元,建議提高補償標準、實行分類補償,并建立穩步增長機制,維護林農合法權益。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