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桑格研究所是世界最著名的基因組測序研究中心之一。它建于1992年,成立初衷是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大規模基因測序,現在的使命是通過基因測序技術讓人類更加了解生命本身,診斷和治療疾病。
研究所位于劍橋郊外,附近是一個18世紀的獵場。從倫敦驅車一個半小時來到研究所,筆者的第一感覺是,這里像是個社區中心。湖畔、草坪、酒吧,看不到穿白大褂的科學家。探尋生命秘密的人只有走進那幾棟玻璃幕墻中的實驗室時,才會戴上護目鏡和橡膠手套。
研究所以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的名字命名。桑格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
研究所副主任茱莉亞·威爾森告訴我們,研究所成立時,這里只有不到50人,而目前桑格研究所已經超過1000人,其中有80名博士生,120名博士后。研究所的資金主要來自贊助,以5年為一個贊助周期。2016年至2021年的贊助周期內,桑格研究所從惠康基金會獲得了4.5億英鎊的贊助,另外預計將從第三方獲得1億英鎊的贊助。
威爾森說,研究所主要開展四方面研究:癌癥與基因變異、細胞遺傳學、人類基因學和寄生蟲與微生物。目前一些新的研究項目包括為人體繪制一份谷歌地圖、對人體內37萬億個細胞中的一些細胞進行測序和分析。
基因學家們認為,癌癥的發生源于基因序列出現異常,因此基因測序可以提前發現患癌風險,并通過藥物改變變異基因,最終目標是徹底治愈癌癥。
在研究所的基因測序大樓里,玻璃幕墻后放著一層層裝滿基因數據的硬盤,上面的綠色顯示燈不斷閃爍。工作人員說,那里面存儲的數據如果轉換成MP3音樂能連續播放5萬年。弄清人體的基因及其序列,就能破譯人類遺傳信息。因為數據量巨大,每層硬盤上都是近一層樓高的冷卻循環設備,以確保硬盤運轉時產生的熱量及時散發出去。
在研究所的實驗室里,一臺臺讀取基因組序列的白色方形機器整齊排列,看起來就像是一臺臺復印機。這些機器目前可同時讀取20個人的基因樣本,操作時間僅需45分鐘。
研究所里還有一間貼著“社會與倫理研究”字樣的工作室。很明顯,桑格研究所在開展研究的同時,始終意識到基因研究的爭議性。工作室用于和贊助方、研究者、公眾和立法者溝通,以盡可能確保信息順暢、決策科學。
筆者和研究所來自意大利的阿瑪托博士聊天。他說,自己曾做過在英國十分流行的“23andMe”基因檢測,了解自己可能會遭遇的疾病,但他不會建議自己的母親做同樣的檢測,因為擔心她沒法像自己那樣以科學家的冷靜態度對待檢測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