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農業部門有點發愁:近年來農民數量持續銳減的現象沒有改觀,這也直接威脅到農業的優勢地位。對此,以色列政府18日專門出臺了一項農民刺激計劃,獎勵愿意“歸田園居”的年輕人。
根據該計劃,以色列財政和農業部將向愿意從事農業工作的年輕人或即將返回農場的前農民發放總計4500萬新謝克爾(約1240萬美元)的補助。每個符合標準的農民最多可獲得總投資40%的現金補助,補助金額最高為100萬新謝克爾(約合275000美元)。
以色列國土面積狹小,僅有2.2萬平方公里,超過一半的土地為荒原和沙漠,耕地十分緊缺,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僅為27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但就是在這種嚴酷的自然條件下,以色列卻創造了農業神話。以色列在向世界各地出口農業技術。在這里,農業是一個巨大的實驗農場,許多世界最尖端的農業技術誕生于此。
不過,由于農業產業盈利能力較低和需要投入大量體力勞動,以色列的農民總數逐年加速下降。
如今,根據中央統計局的數據,以色列的農民人數低于15000人,其中20%的人從事非全時工作,而1970年,這個數字為65000人。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少有年輕人愿意進入這個行業。
目前,以色列農民的平均年齡超過62歲,農民占總人口的比例僅為0.58%,是經合組織國家中最低的。隨著農民數量呈現難以挽救的下降態勢,以色列擔心未來農作物和農產品的數量也會隨之下降。
事實上,農民問題由來已久。早在幾年前,以色列對農業從業人員的現狀就有過大討論。以色列農業評論員所羅門指出,“為了吸引外國投資,以色列政府在海外吹噓以色列農民,而他們在國內卻被忽視?!?/p>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以色列利用出色的農業科技和知識展開了成功的“農業外交”。但近年來,糟糕的農業政策則可能讓以色列在未來付出代價,無法向世界提供任何東西。
所羅門稱,以色列近年來實施“焦土農業政策”:雖然農業產量尚未減少,但農民所得利潤卻在下降,每年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尋找其他收入來源。
在經合組織中,以色列是對農民支持力度最小的國家,并且大量進口受到全面補貼的來自土耳其和歐洲的農產品,傷害了本土產業。
有分析稱,政府的政策正在慢慢消滅小型種植者,當田地不再翻新,產量就會下降,土地則會逐漸變得干旱。
2016年,以色列城市賓亞米納的一位農民免費贈送了500噸西紅柿,因為他發現,由于市場上有從土耳其進口的西紅柿,他每賣一斤西紅柿都會虧本。此外他還銷售農產品給特拉維夫一家名為舒發薩爾的上市連鎖農產品公司。為了讓他持續耕種,該公司獎勵他15萬新謝克爾(約4.12萬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