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經濟宏觀層面發生兩件比較重要的事,一是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并暗示下半年還有兩次;一是歐洲央行宣布在年底停止QE。兩大央行的舉動加劇了資金從新興市場撤離的風險。作為自由港的香港,資金利率蠢蠢欲動。雖然短期對香港資本市場沖擊不會太大,但是香港市場多年的低利率環境將由此逐步改變,資金盛宴也接近尾聲。
美聯儲加息的次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雖然目前香港銀行的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沒有變動,但那“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6月15日,香港匯豐銀行宣布上調定期存款利息。這家以偏低利息靜觀市場變化的龍頭大行的舉動引起市場關注。香港匯豐銀行是香港三大發鈔行之一,其存款市場占有率達30%,加上同系的恒生銀行17%的市場占有率,匯豐系坐擁香港存款近半壁江山。
市場普遍認為,匯豐銀行加入存息大戰,預示著香港利率抬升過程進入新階段,最優惠利率已到調升的臨界點。
實際上,2018年春節之后,香港資本市場參與者一直是一只腳在股市里,一只腳在股市外;一只眼睛盯著股市,一只眼睛瞄著美聯儲即將到來的多次加息。金融市場也處于不斷調整和變化中。自4月中旬港元匯率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之后,香港資金盛宴已經開始閉幕。
按照陳德霖的說法,4月中旬,港元匯率觸及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陸續沽出約90億美元,買入約700億港元。在此期間,港元銀行同業拆借利息(Hibor)持續上升,一個月Hibor連升13天,再創金融危機后高位,3個月、12個月也升至0.201%、0.246%。銀行體系資金結余逐日減少和Hibor不斷上升,給香港銀行資金成本日漸造成壓力。
從理論上說,同業拆息上升對銀行會構成加息壓力,但大小銀行又有不同。這是因為大銀行幾乎壟斷了香港的存款,僅匯豐系就占去了將近50%,加上其他三家大銀行,四大銀行占據了全港七至八成存款,再加上大銀行儲蓄結構中超過七八成是利息成本較低的儲蓄及往來戶口,所以資金充裕,且成本較低。反觀中小銀行,超過六成是利率較高的定期存款,更重要的是中小銀行的資金主要來自拆借,資金成本壓力較大。本來,中小銀行希望能調高其最優惠利率,但是又怕利率上升,把客戶趕到大銀行那里去,所以不敢造次,唯大行龍頭是瞻。
但中小銀行不會坐視資金成本上升蠶食利潤。以最被關注的住房按揭為例,中小銀行很可能透過收緊按揭和削減優惠來減少損失。香港的住房按揭分兩種:P(最優惠利率)按和H(同業拆借利率)按。現在香港銀行新造H按普遍達封頂息。隨著資金成本上升,已有銀行在上月底及本月初將封頂息調升至P減0.3%,即實際按息加至0.225%。
那么香港銀行何時會加息,也就是調升最優惠利率P呢?根據過往經驗,一旦P和H息差收窄至0.3%以下,銀行便有上調P壓力,目前兩者息差是0.34%。如果美聯儲9月再加息,到時候大銀行可能就要加息(調升最優惠利率)。到那個時候,也就意味著香港真正進入加息通道了。目前投資者最應該做的恐怕是管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