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獲得任職資格的險企高管人員(含董事長)多達400多人,職位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秘書、總精算師、財務負責人、合規負責人以及審計責任人、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等。涉及保險公司類型包括保險集團、壽險、財險、養老險、健康險、保險資管公司以及外資險企國內分公司。
其中,履新險企一把手職位(董事長、總經理)的有90位,與去年相當。據梳理,險企的高管變動,大致可以分為幾種情況:
一是新開業公司的高管任職,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屬于這類情況的包括橫琴人壽、復星聯合健康、信美相互、華貴人壽、愛心人壽、和泰人壽、招商仁和人壽、廣東粵電自保公司、匯友相互、眾惠相互、中遠海運自保、百年保險資管公司、建信財險(2016年10月獲得開業批文)、人保再保險、前海再保險(2016年12月獲批開業)、新華養老(2016年9月獲得開業批文)等險企。這些險企2017年獲批的總經理、董事長共計26位,約占履新董事長、總經理人數的三分之一。
二是險企股權變動的后續聯動所致。比如中融人壽、君康人壽,這兩家險企的董事長、總經理在2017年均有變更。其中,中融人壽董事長變更為余慶飛、總經理變更為孫建軍;君康人壽董事長變更為路長青、總經理變更為郭自光,不過目前郭自光已辭職。
三是國企的高層調動。今年受到關注的包括繆建民就任人保集團總經理、袁長清就任國壽集團總經理,太保集團迎來新任董事長孔慶偉、新任總裁賀青等。
另外,險企高層變動的原因還包括董事會換屆和后續相應調整,以及市場化的選擇。后者受到業績考核、待遇薪酬、新職位空間等因素的影響。比如,一位履新某險企董事長的人士表示,之所以會跳槽,一方面在于職位、薪酬的上升;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發揮更加價值,做出點成績。
這與保監會轉向嚴監管不無關系。今年上半年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情況進行全覆蓋的現場摸底,目前已經將公司治理風險和問題作為監管的重點,其中之一就是加強對董監高及關鍵崗位人員的監管,強化市場約束。保監會認為,公司治理機制真正發揮作用,關鍵在人。
目前,保監會正在醞釀一系列針對險企董監高的新規動作,不僅在任職資格的審核上,也在履職后的持續跟蹤監督上。包括,修訂《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保險公司獨立董事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建立保險機構董監高職業評價體系、開展履職情況評價和探索職業經理人“黑名單”制度等。通過這些舉措,監管勢在把好準入關口,并加強對董監高和關鍵崗位人員持續監管,全面描繪董監高的職業全貌。(摘自《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