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化騰:競爭到最后都是人品的競爭》一文近期在互聯網上流傳。對上市公司來說,怎樣才能積攢“好人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業界認為,在A股市場,堅持技術創新的企業一般能獲得較穩定發展,而積極回報股東和社會,能為上市公司樹立正面品牌形象,在持久競爭中贏得地位。
在A股市場,堅持技術創新的企業發展一般較平穩。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23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凈利潤既保持百萬元以上,增速又超過10%的企業多達938家,這些企業主營業務大多與創新有關。
例如每年研發投入約占銷售收入7%至8%的海康威視,預告三季度凈利潤下限55.79億元、同比增長下限15%;公司20%左右的人員是研發人員的碧水源,預告三季度凈利潤下限7億元,同比增長下限60%。
“未來企業的發展就是靠創新驅動。”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認為,適者生存,等待只能失去,固守一定會被淘汰,企業需要跟上時代,勇于創新。要成長為偉大的企業,必須創造“從0到1”的全新價值。
對上市公司來說,企業“好人品”的積攢,不僅體現在公司產品上,還體現在對股東和社會的回報方面。
慷慨分紅的企業通常不會太差。身處競爭激烈的玻璃行業,去年分紅達凈利潤六成的福耀玻璃,最近3年的營收增速分別達12.41%、4.99%、22.45%,今年上半年增長了59.01%;一年拿出百億元分紅的格力電器品牌認可度也不錯。
另一種“攢人品”的生存方式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今年7月的上市儀式上,公司董事長承諾“不消滅基因殘疾將永不減持”的華大基因,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做好事“攢人品”。例如今年9月,華大基因成立“光基金”,為全球范圍內14歲以下的萊伯氏先天性黑蒙(LCA)臨床確診及疑似患者免費提供基因檢測;去年3月聯合58家醫療機構開展“基因檢測、愛耳防聾”系列公益活動……
正是這份“人品”,促使企業確定基因科技造福地球和人類的發展方向,不斷挑戰新技術,推動企業規模快速發展,目前華大基因市值已達650多億元,今年二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4.51%。
企業有了“好人品”,必然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而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規范運營獲得健康管理機制,借力資本市場融資加快企業發展……這些是企業選擇上市的原因,也是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
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曾如是說,如果沒有資本,最牛的技術企業也可能被別人借力資本快速超越,企業家不能故步自封,不要折斷資本的翅膀,做實業需要利用好資本帶來的優勢和機會。企業要創新、要做強自己的主業,主干必須足夠粗壯,這樣才能枝繁葉茂,資本市場才能對公司發展有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