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
|
促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等重點領域發展
|
|
2015-06-25
作者:記者 侯云龍/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會議認為,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意義重大。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議通過《“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 《意見》還確定了相關支持措施,包括:一是清理阻礙“互聯網+”發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市場準入,促進創業創新,讓產業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空間;二是實施支撐保障“互聯網+”的新硬件工程,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務器等研發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應用;三是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臺,加強公共服務,開展政務等公共數據開放利用試點,鼓勵國家創新平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四是適應“互聯網+”特點,加大政府部門采購云計算服務力度,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開展股權眾籌等試點,支持互聯網企業上市;五是注重安全規范,加強風險監測,完善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保障網絡和信息安全,保護公平競爭。用“互聯網+”助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多位互聯網行業專家和企業人士均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國務院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意味著相關戰略將進入實際落實階段,有望在促進創業創新的同時,培育出全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則將成為指導性文件,成為未來我國發展“互聯網+”的行動路線圖。 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推進“互聯網+”,就是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加快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同時通過融合發展來培育新的業態、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方面,是著力做優存量,推動制造業、農業、物流、能源等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相結合,完成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是做大增量,即打造新的增長點,培育新的產業,包括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 “‘互聯網+’意味著將互聯網的創新效果融合于各個領域,對于經濟轉型升級、保障民生以及政府職能轉變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信息產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拓寬互聯網應用的同時,其影響力正從最初的消費端滲透到產業和公共服務領域,未來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此外,會議還決定降低工傷和生育保險費率,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確定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以金融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