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RONG系列論壇“大數據與誠信社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是我們重塑政府公信力、提高公民誠信意識的絕好契機。借助大數據建設誠信社會體系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從政務公開與數據開放兩個方向闡釋了誠信政府的意義。他說,如今應該呼吁小政府,大社會,而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則是誠信政府的基礎,誠信政府的建設應該以增加信息透明度為前提,與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協作,真正將政務做到包括:“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在內的五個公開。原國家統計局統計研究所所長潘璠提出關于“應用大數據:為保障政府統計數據質量助力”的觀點,他表示,大數據已經被引入到政府統計中來,并作為評估政府統計數量質量和判斷經濟形勢的重要依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貢森在談到“社保醫保體系中存在的誠信問題及其信息系統帶來的機遇”時說,大數據將是建立健全社保醫保系統不容忽視的途徑。通過對每個定點醫療機構、藥點和醫生的診療就醫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對單個藥品及耗材消費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統計分析,對異地就醫實行實名身份認證以及建立低收入家庭收入及財產信息系統等方法,運用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發現問題,減少損失,從根本上提高國家的治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