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有序開放電信市場,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意見》甫出,就引來各界熱議。有專家認為,推進電信市場改革,關鍵在“有序”,需保證三大運營商主導格局不變;也有聲音表示,應強調“開放”,加速市場競爭,以此打破運營商壟斷。筆者認為,《意見》提出的“有序開放”,重點不是解決三大運營商未來的市場地位,而是在于通過引入新的市場主體,打破舊的市場格局,逐步建立新的市場規則和產業秩序,以更加開放、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來釋放電信業的活力,并最終實現網絡的提速降費,進而促進“互聯網+”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的順利實施。 其實,國務院對電信市場“有序開放”的改革思路,著眼點是建立和未來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電信市場,以此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包括通信網絡、數據服務在內的硬件保障。“有序”即按照《意見》、寬帶中國戰略、《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所給出的目標,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改革任務,建立全新市場格局;“開放”則是通過引入競爭者,確保新市場格局和秩序的公正透明。 “有序”并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強調打破電信市場的現有格局。長久以來,運營商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也為國內的電信業、互聯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從我國經濟轉型的戰略出發,運營商的網絡建設能力和服務能力都已遠遠無法滿足消費者和各行業的需求。這就意味著,原有的電信市場格局和行業發展方式,已經無法與經濟發展趨勢相適應。因此,打破舊格局勢在必行。 “有序”同樣意味著新規則的建立。傳統電信業務以語音和短信服務為主,而目前的市場需求則是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主的各類數據服務。這就需要在開放市場引入新參與者的同時,根據用戶、服務和市場等諸多因素,有步驟、分階段地確立與市場運行相匹配的新規則,為各類競爭主體創造一個開放、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 一個開放、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勢必改變電信業原有粗獷的運營模式;對整個經濟而言,新的有序環境對宏觀經濟也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一方面充分有序的市場競爭有利于壯大信息消費、拉動有效投資,促進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創業成本,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為“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事實上,對于建立全新的電信市場格局,國務院已經進行了細致的部署,《意見》就明確表示,寬帶接入業務開放試點企業2015年底前超過100家,帶動民間資本投資超過100億元,試點城市由16個增加到30個以上,2017年試點城市范圍擴大到全國各地區;繼續推進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開放試點,2016年實現全面開放。 從這些任務和目標中,不難看出,黨中央和國務院采取的是“小步快跑”加“試點推進”的措施,這樣能在完成既定目標的前提下,確保電信市場改革的平穩過渡,既能引入競爭者制造“鯰魚效應”,以此破除舊格局,同時也為新格局、新規則的探索、推廣和建立,留出寶貴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