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龍江慶安縣秋收場景。
(資料照片) |
望奎縣委書記顧百文掛斷電話,輕輕皺了皺眉。一個商談多次的糧食深加工項目,因對方企業國際市場不景氣暫時擱淺。顧百文真正感受到層層傳導而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但顧百文不灰心,他覺得,全縣每年20多億斤優質玉米、水稻和大豆,就是吸引加工企業來此落戶的“王牌”。
和望奎縣一樣,青岡和慶安等縣的干部們也“寒冬未到先壘窩”,在一片對黑龍江省經濟結構不合理的抱怨聲中發掘新機遇,用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的經濟潛能,在經濟下行趨勢下,創造了增長的“逆襲”。
“不等不靠、主動作為。”——這是記者在黑龍江四個糧食主產縣蹲點中,干部們念叨最多的一句話。
“咱們是扶貧開發重點縣,但不能成為干部慢發展、不作為的理由。”青岡縣委書記王雪峰在干部大會上說。該縣緊抓“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機遇,加快了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的進程。圍繞農業資源,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工業和紡織工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面對經濟新常態,慶安縣舉辦全縣領導干部“發展能力培訓班”。縣委書記孫景山在第一課上接連發問:“我們發展經濟的優勢是什么,我們的狀態和能力是否適應新常態?”慶安正在構筑以“綠色食品、醫藥、林木加工、現代服務和循環經濟”為支撐的五大主導產業。去年全縣經濟保持了9%的增速。
“慶安有十大資源優勢,歡迎投資”、“望奎培育的馬鈴薯新品種是薯條的最理想原材料”、“這是蘭西獨有的東北民豬,位列世界種豬排行榜第4位,品牌價值104億元”……四縣的干部對本地的資源如數家珍,他們奔赴國內外,和客商聊起投資合作勁頭十足。
恒大糧油投資慶安、樂姆現代農業產業園落戶蘭西、雙匯集團增加在望奎的生產線……“你能體會到干部們發展的緊迫感。”黑龍江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勇說,依托對玉米全產業鏈開發,這家在青岡設廠14年的龍頭企業,已累計上繳稅金4600萬元,安排了2000多名農民就業,帶動基地種植面積218萬畝,增加農民收入1.6億元。“青岡發展勢頭不錯,我們決定繼續增加投資。”
面對經濟下行可能對群眾生活造成的影響,四縣明確資金投向,不約而同將民生放在第一位,不斷加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千方百計開拓增收渠道,安置就業,方便群眾生活。
每天清晨,蘭西縣多個早餐點為環衛工人準備好免費早餐;青岡禎祥鎮的五保戶何成義等100多名老人已高興地住進了免費醫養所;望奎農民工的孩子入住了小學、中學一體的現代化寄宿制學校。
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青岡縣民生欠賬多,近五年他們把財政收入的80%用來投入民生建設,累計達到60多個億,建設了社區文化中心、學校、醫院和濕地公園;慶安縣在近三年也拿出10多億元投入民生,四次為教師和基層干部漲了工資、建設了新水源地、橫貫縣內的格木克河由臭水溝治理成空氣清新、流水潺潺的健身公園,今年確定的30件民生實事也已啟動。望奎縣醫院招聘的近20名醫學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已經到位,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縣內診治。
圍繞農業、畜牧資源建設的龍頭企業,成為吸納四縣城鎮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尤其在農村,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經營,實施集中連片的大農機耕種后,大量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進入企業當起了工人。青岡縣去年新增就業4500人。昌盛鄉東興村農民喬春榮說,她在玉米加工企業上班,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在慶安東禾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上班的農民每月已經賺到了4500元的工資。去年,慶安縣新增就業6400多人。
“老百姓事難辦,企業跑手續復雜,這是一般縣城里的通病。解決辦法就是簡政放權。”青岡縣委書記王雪峰下定決心推改革,率先取消行政審批事項31項,建立“人民辦事中心”,所有委辦局的辦事機構搬入中心統一辦公,群眾信訪、服務、應急指揮和企業證照辦理在這里“一站式”完成。組建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資產拍賣、工程招投標等全程透明、公正誠信進行,所有參與人都背書簽字,一旦出現問題,全流程追責。
記者發現,當地最好的建筑就是學校和醫院。干部們跑得最多的地方是農機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顧百文說,自己現在是群眾和企業訴求“‘馬上辦’主任”,一刻都不能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