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央企里以糧油為主業的有四家企業:中糧集團、中儲糧公司、中紡集團和華糧集團。
四強并立的格局已經改寫,而中紡和保利的重組談判讓這一格局增加更多變數。
權威人士4月27日對記者表示,中紡與保利已經就重組從春節后洽談2個月左右,雙方互相看好,在貿易領域有較強的互補性,樂觀預計,如果一切順利,重組談判會在今年下半年出結果。
上述消息意味著,糧油央企間的“三國演義”可能性越來越大。
中糧添一強勁對手
在新一輪的糧油央企整合里,中糧是大贏家,華糧還有另外一家央企華孚相繼并入中糧。
華糧被整合后,以糧油為主業的央企只剩下三家,中糧、中儲糧、中紡。
中糧、中儲糧實力雄厚,資產都超過3000億,中紡與兩家相比,相差懸殊。中紡與保利重組如果能夠實現,中紡也許找到了一個好伙伴,而中糧將增添一個強勁對手。
單憑自己的實力,中紡要在強手如林的糧油圈子里做到前三強難度不小。
中紡2013年,總資產約為268億元,營業收入約為468億元,其中約70%來自糧油業務,凈利潤約5億元。
作為對比,中儲糧最近一個年度總資產7003億元,營業收入2234億元,利潤總額33.13億元。
中糧方面,截至2013年末,中糧資產總額2843億元,2013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890億元,凈利潤23億元。
中紡與中儲糧、中糧目前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而且近年來,中糧實力躥升的勢頭很猛,除了華糧、華孚并入中糧,中糧在國際市場上大手筆不斷,先后購入跨國糧油貿易企業來寶農業和尼德拉的股權,資產超過3000億元。
而中儲糧近年來流年不利,下轄單位一些違規違法案件曝光,市場化業務不得不收縮以控制風險,而最新曝光的中儲糧糧庫以陳頂新案,對中儲糧核心的政策性業務也難免造成沖擊,自保之余,也許很難有余力在市場上與中糧分庭抗禮。
央企中,中糧一騎絕塵的態勢越來越凸顯,但是保利可能殺入,讓形勢又平添不少變數。
中紡的實力也許差中糧太多,保利的實力可是不容小覷。
截至2013年末,保利集團總資產達到4553億元,比中糧只多不少;營業總收入雖然只有1318億元,但是凈利潤約151億元,遠遠超過中糧。論到財雄勢大,中糧和保利算是一個數量級的,中紡如果真與保利重組,是不錯的選擇之一。
中紡、保利的破局之路
但是業內人士認為,在糧油行業要出人頭地,不是只有錢就能搞定一切的。恒大也是財雄勢大的一家企業,剛進入糧油圈,風頭甚健,第一年就宣布獲得119億元訂單,今年則相對低調不少,新簽訂單只有37億元。
對于不斷有業外資本進入糧油行業,業內人士說,今天的糧油圈,玩的都是產業鏈,從上游的種植、糧食貿易到中下游的加工、終端品牌運作,以及期貨等金融工具的運用,是一個綜合系統,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緊密配合,但是國企包括中糧,各個產業鏈環節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與外企相比,有一定差距。
不過在中國糧油市場打開一個缺口,并不是不可能。與央企等走大而全的路線不同,不少企業選擇小而專的路線,效果明顯。
魯花在花生油領域雄踞老大的寶座,金龍魚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取而代之;玉米油方面,西王、長壽花表現得也很強勢,勢頭咄咄逼人;棕櫚油是豐益國際的強項,但是天津的聚龍集團在東南亞建起了棕櫚園,獨辟蹊徑。
最近,道道全糧油股份有限公司也準備上市,主要產品為菜籽油。金龍魚、福臨門總體實力都很強,但是在小而專領域,其他企業還是有機會的。
在糧食貿易領域,中紡歷史悠久,而且很早就在國際市場開展大宗農產品期貨運作,經驗豐富。近年來,在貿易之外,中紡延伸進入糧油加工領域。中紡此前并購了11家大豆壓榨和精煉企業,并以租賃和委托加工形式獲得另外2家油脂企業的加工能力,共形成750萬噸/年的油料壓榨能力和190萬噸/年的油脂精煉和分提能力。
中紡的發展計劃中,有幾條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線,菜籽油也是其要推的產品。
資深市場人士宋含聰告訴記者,保利從過往地產運營表現來看,能力很強。2013年,保利房地產業務簽約銷售面積1327萬平方米,實現簽約銷售額1529億元,其銷售額占全國房地產市場份額的1.88%,位居全國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排名第三位。
宋含聰說,糧油很大且更久遠,是日不落行業,只要找到核心產品,找到真的專業人才,有前瞻的投資意識,對盈利有客觀預期(與房地產差別會很大),想覓得一席之地實在不難。中紡與保利重組成功,對糧油行業是好事,對消費者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