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
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可立竿見影,很容易上癮,故須受以下約束:一是貨幣發行約束:以不加重通脹為限;二是財政約束:赤字率和債務負擔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三是資源環境約束:以不惡化資源稀缺性和環境污染為限;四是政府職能約束:政府投資應限定在公益性和外部性領域。
屈宏斌:
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影響就業穩定。咋辦?先得問問誰是創造就業崗位的主力?當然是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因此要想穩就業就必須為企業解難。訂單需求不足、稅費重、融資貴等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所以應更果斷地擴內需,減稅費和降息降準。
劉曉光:
從外資分析報告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已進入新階段,即繼續在目前高水平上保持平穩增長,并會有更多企業尤其是民企對更多行業及國家進行投資,對象都是一些能讓中國企業向價值鏈高端進發、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項目。對外投資會為中國經濟轉型作出重要貢獻,并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楊紅旭:
股市與樓市都很重要,但對經濟和金融波動的影響,樓市要遠大于股市。尤其是市場大跌,甚至崩潰后,樓市的負面影響更大。中國政府,可以坐視08年股市崩盤,卻絕對不敢讓樓市大跌。股市崩了,股民守法自愧。房價若崩了,不僅沖垮經濟與銀行,業主也會鬧事。
余豐慧: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產業鏈條很長,過度滑落將影響到就業。面對房地產行業一片頹廢,最著急的是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不過,地方政府在財稅、土地和貨幣信貸上的配置權非常有限,能夠刺激房地產行業復蘇的工具選擇并不多,而且預期效果也不好。這就要求必須從中央政府層面包括手握金融、土地、財稅大權的中央職能部門出臺救市舉措。這是不到10天時間中央六部門三箭齊發、痛下三劑猛藥的真正原因。
劉海影:
拜訪一家二線城市的某股份制銀行分行,談及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下滑厲害,很多中小型企業掙扎在接近虧損的境況,地方政府則在新預算法的約束下砍掉了很多基建項目,看不到新的增長點。談及其私人銀行部客戶,很多人都希望增加資產配置中美元資產部分,但苦于美元存款利率太低、不熟悉美國其他投資(如對美國投資沒把握),采取行動的人和規模都遠低于潛在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