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曾一度被看作是有望打破移動通信市場壟斷的“鯰魚”,然而自2014年試點放號以來其實際發展情形迄今并不容樂觀,甚至一些廠商近期出現業務調整、關停曾現象,以至于被輿論稱為“虛商遭遇寒流”。專家表示,由于到2015年底試點考核對用戶規模有一定要求,2015年將成為虛擬運營商攻堅之年。 從2013年底工信部首次發放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以來,到目前共計有42家民營企業(含浙江、廣東省內各批復1家)獲得試點批文。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申請審批工作也已結束,不再接受新的申請。隨著170號段在去年正式放號,各家虛擬運營商隨后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爭搶用戶。如蝸牛移動日前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其免卡用戶總規模已近百萬,在42家虛商中高居榜首。 雖然有類似蝸牛移動用戶規模達到百萬級,但目前國內虛擬運營商整體用戶規模相對并不樂觀。公開數據顯示,現在全國虛擬運營商用戶總規模僅約200萬戶左右,和2014年底全國12.86億移動電話用戶數相比,虛擬運營商占比僅為約0.16%。虛擬運營商無論用戶數量還是市場滲透率,距離試點之初的預期都有顯著差距,甚至還有些虛擬運營商至今并未放號,仍處于觀望、籌備階段。 特別是近期一些虛擬運營商的業務調整,如樂語通訊移動轉售品牌“妙more”北京旗艦店于春節前關閉,連連科技被曝解散線下運營團隊等消息,更是讓外界視為虛擬運營商正步履艱難,深陷低谷。 針對當前虛擬運營商所面臨的困境,分享通信CEO蔣志祥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主要有兩大難題阻礙虛擬運營商的發展:一是目前電信運營商不允許用戶攜號轉網,限制了用戶使用170號段的積極性;二是“批零倒掛”制約著虛擬運營商的發展。 對虛擬運營商來說,“批零倒掛”現象是虛擬運營商面臨的一大硬傷。虛擬運營商從基礎運營商批發來的業務價格與零售價持平,甚至更高,移動轉售業務自然就毫無利潤可言,甚至是“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而在外界看來,業務內容沒特色,尚未形成差異化優勢,也是當前虛擬運營商表現差強人意的原因之一。從虛擬運營商公布的套餐內容來看,所有的套餐結構都是圍繞數據業務大做文章,而基礎運營商為了彌補語音和短信收入大幅下滑,也在調整業務發展重點,主打數據業務。另一方面,虛擬運營商之間業務差異化也需要進一步探索。 雖然現實處境暫時并不樂觀,不過對虛擬運營商行業來說,近期也有不少利好消息,如工信部向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正式發放“LTE FDD”經營許可,中國真正進入4G運營時代,虛擬運營商也將開啟4G轉售業務;民營寬帶試點3月1日開啟,多家虛擬運營商紛紛申請牌照,準備開展寬帶業務等,都將為虛擬運營商帶來更多商機和增長空間。 針對未來虛擬運營商如何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生存和發展,賽迪顧問副總裁孫會峰近日表示,應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盯準細分市場,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二是面向未來業務,打造移動互聯網入口;三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布局海外轉售市場。 差異化被認為將決定各虛擬運營商的發展前景。從全球虛擬運營商的發展規律來看,70%的虛擬運營商將在5年內退出移動虛擬運營市場,差異化成為能否實現更好發展的關鍵。各虛擬運營商應把基于自身業務的差異化創新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業界看來,現階段,我國移動轉售事業仍處于試點期,而由于2015年底的試點考核對用戶規模有明確要求,因此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認為,2015年是虛擬運營商攻堅之年,也是虛擬運營商生死決戰之年,部分虛擬運營商將被淘汰。 在此競爭形勢下,蝸牛移動CEO陳艷表示,2015年虛擬運營商先還是要把握產品布局,繼續突出差異化特性,其次提升服務培養更多忠誠客戶,另外還將更加注重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