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中國的6億人口,還是在改革開放推出之后,1978年推出之后脫離了貧困,這是巨大的發展,如果沒有這樣的成就,那千年發展目標把貧困減少一半的子目標就沒法實現,所以在消除不平等這塊中國需要開展更多的行動。當然在收入不平等方面的問題也是全球的問題,在中國改革啟動之后,收入差距在拉大。當然最近在中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差距有所縮小。
中國也在投資創造更加公平的環境來投資教育,增加人才的能力,能夠更好的創新,來投資基礎設施,來打通市場。同時,能夠照顧社會中的一些弱勢群體。所以,中國的預算支出成本比過去要增加了很多。對于社保覆蓋的人口也從同期的每年增加500萬,提高到每年增加700萬人口。
當然我們還有一些主要的改革領域,其中一個是城鄉的差距。我剛才也提到,中國已經在改革戶籍制度,讓大概1億的居民能夠城市化、市民化。但是,現在還有大概2.5億左右的農民工在城市工作,也需要把這些農口逐步納入到化的進程中來。我們現在在跟發展研究中心開展一項研究,中國可以有支付能力把所有的農民工納入到城市的體制里,就像日本之前做到的那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能需要在財政體系方面作出進一步的改革,養老金系統以及醫保方面作出改革。還有保障房和農村用地使用權這方面作出改革,當然這些改革并非易事。但是這些改革的效果、好處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有一個更加具有生產效率的城市就業人口,能夠來滿足消費的需要。當然還有一些改革是可以來促成平等的,也就是在醫保方面的改革,中國現在在進一步的壯大,過去五年一直在壯大中國醫保體系的覆蓋,現在已經有很多的人覆蓋到這個體系之下。
接下來的改革需要提高醫護的質量,而不只是看覆蓋面。需要來找到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照顧老齡人口辦法,以及去預防一些不斷發生的非傳染性疾病,中國可以實現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我們在今年晚些時候也會有相關的報告出臺。另外,我們現在也在更好地想如何以醫院收費的體系作為基礎進行改革,如何提供基礎的醫療,同時對于一些民營的醫療機構,他們應該怎么加入進來,因為我們覺得他們的加入也可以達到更加具有平等效益以及更加可支付的醫療服務。另外財政體系的改革也可以減少不平衡,中國的勞動人口流動性越來越高,我們必須要確保他們能夠在教育、在醫護、在養老這塊,能夠在他們工作所在地有所保障,中國可以把一些財政的資金用于照顧這些人口,也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原則。目前在分稅制這塊,中國政府正在開展一些改革,為了讓政策奏效,地方政府的問責也必須要提高。在提供能夠為人民賦權,提高人民生計的服務方面,他們工作責任感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