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5年前兩月主要宏觀經濟數據遜于預期后,作為觀測經濟“冷暖”重要指標的用電量也遭遇“倒春寒”。國家能源局16日公布,2015年1月至2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5%,創23個月次低,其中2月份用電量更是出現負增長。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整體放緩是難改事實,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5%,而在電力市場相對過剩的情況下,電力企業投資將縮減,并將重點轉至水電、核電等長期項目。 “1月至2月的春節因素對當期用電量增速影響很大,因此歷來1月、2月的發電量增速都是這兩個月的合計增速,而開年頭兩個月用電量回落幅度較大,意味著經濟增長比去年四季度往下走了,這從工業用電情況上就可以看出,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重工業增速的下滑要早于輕工業,幅度也更大。”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認為,2015年中央仍將出臺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且改革紅利將逐步釋放,有利于穩定電力消費增長。綜合判斷,預期2015年電力消費增速將比2014年有一定回升,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5.7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左右,而2015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預計1億千瓦左右。 “2015年全國電力裝機過剩,今年好多省都把火電電量拿出來競標,或者增加大用戶直供數量,這一舉動的結果就是電價下降,對企業的盈利來說是無法忽視的壓力。”歐陽昌裕認為,這對于電力行業來說也是一個調整的機遇。當前穩增長還是要投資拉動,電力企業可以抓一些投資工期長的項目,比如水電、核電,這樣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保持行業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