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只“綠絲路基金”在京啟動
|
首期募資300億元 首個項目規模50億元
|
|
2015-03-09
作者:記者 方燁/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全球首只致力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環境改善和生態光伏清潔能源發展的股權投資基金8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基金首期募資300億元,由億利資源集團、泛海集團、正泰集團、匯源集團、中國平安銀行、均瑤集團和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管委會聯合發起。基金首個投資項目規模為50億元,擬在河北京張生態走廊區域投資集“發電+種樹+種草+養殖”于一體的立體式生態光伏產業。 據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國際社會反響積極而強烈。2014年11月17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與中國億利公益基金會在第六屆世界公園大會上聯合發起了“綠色絲綢之路伙伴計劃”,旨在聯合全球合作伙伴,運用PPP(公私伙伴合作)模式,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進行綠色投資,推動沿線地區改善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經濟。而本次合作啟動的“綠絲路基金”是“綠色絲綢之路伙伴計劃”的首個落地項目。 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基金已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國際科學家網絡以及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成立科學指導委員會,以加強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跟蹤評價,從而為基金的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目前,還有多家國內外公司和機構正在積極認購、簽約。同時,基金還與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亞洲開發投資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洽談戰略投資伙伴事宜,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將于近期取得實質成果。 據了解,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內地區主要經過我國中西部地區。在這些地區,土地荒漠化問題十分嚴重。從總體來看,我國西部1/3是沙漠。具體到省區,新疆沙化率達到64.34%,寧夏55.8%,內蒙古52.2%,甘肅45.12%,青海26.7%。沿線國外地區經過的中東、中亞等地區,荒漠化也日益加劇。土地沙化和退化,嚴重威脅“一帶一路”人民的生存、發展和安全,也將影響到“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 對于基金的啟動,億利資源董事長王文彪說,當前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又將生態環保、防沙治沙、清潔能源等列為重點發展產業,綠色絲綢之路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光熱資源豐富,傳統能源富集,土地沙化嚴重,具有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無可比擬的地理和資源優勢。“綠絲路基金”倡議自提出以來,得到了眾多國際組織、金融機構、綠色企業的鼎力支持,形成了齊心協力,共建共享的大好局面。 泛海集團董事長盧志強表示,國家已經發起成立規模為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主要投向“一帶一路”規劃中的基礎設施項目。今天啟動的“綠絲路基金”則聚焦生態修護、清潔能源、生態產業,激活“一帶一路”戰略的生態文明建設要素,二者相得益彰;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強調,要讓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堅力量,將“光伏治沙”項目用地列入免稅范圍,用稅收杠桿撬動生態文明建設;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指出,以基金的形式來創投生態農業,既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又治理荒漠、改善環境,這是民企聯合為“一帶一路”做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平安銀行董事長孫建一認為,金融企業不僅自身是低排放企業,在低碳環保上仍然大有文章可做,“綠絲路基金”將成為平安打造綠色金融、助力國家“一帶一路”的新契機。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