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發商變身“包租公”這樣的政策導向能否化解現在高庫存問題,在許多開發商看來顯然有點尷尬,面對財務成本10%以上的現實,靠租賃顯然是個虧本買賣。
面對高漲的庫存著急的不僅是開發商還有住建部,日前住建部發出通知,計劃用三年時間基本形成渠道多元的住房租賃市場,并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其持有房源向社會出租。開發商變身“包租公”這樣的政策導向能否化解現在高庫存問題,在許多開發商看來顯然有點尷尬,面對財務成本10%以上的現實,靠租賃顯然是個虧本買賣。
庫存報警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月14日發布的《2014年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呈現“先攀升后盤整”的態勢。而衡量庫存去化周期的指標存銷比則呈現“倒U形”走勢,即上半年去庫存速度持續放緩,而在下半年則有所緩解,但是樓市整體庫存仍處于高位盤整狀態。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2015年,各大城市依然會把去庫存作為樓市發展的重要目標。
在去庫存成為房地產行業新常態的大環境下,著急的不僅是市場,作為主管機構的住建部也于近日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其持有房源向社會出租。
賠錢的買賣
讓開發商做“包租公”企業是否認可呢?
記者采訪了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相關負責人,大多數認為,房地產開發商暫時沒有將其持有的房源向社會出租的舉措,對這一政策持謹慎的觀點。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產開發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從開發商角度看,考慮到企業的貸款融資問題、運營管理成本以及出租房源的回款速度和收益率問題,目前將持有房源向社會出租是不太可能的。
北京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房地產開發商出租其持有房源這一政策是不可能實施的,因為開發商要考慮回報率的問題,國內住宅出租的收益率在2%左右,即使是商業地產的投資回報率也才4%-5%,國內的高房價和較低的出租回報率,再加上房產稅、所得稅、物業管理運營成本等問題,就決定了開發商不會以出租持有房源的方式來解決去庫存的難題。
他表示,這項政策在實施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租金回報率過低。例如,一套300萬元左右的兩居室,正常租金約5000元/月,一年的總收入就是6萬元,其投資回報率才2%左右。而在其他一些國家,租金回報率能達到5%以上,這些國家存在以租代售的模式。而國內如此低的租金回報率,很難想象會有企業或機構對此進行投資。
中介積極性高
雖然這一政策實施困難重重,但嚴躍進指出,傳統開發商的絕大多數住宅都是以出售為主的,過去可以由投機者接盤,但目前這類需求已基本退出市場。如果房企可以經營租賃并且可以資產證券化,就能實現較快較多地去庫存,對房企利好。
房地產開發商出租其持有房源,牽涉到運營管理的問題,偉業我愛我家品牌經理孔丹認為,“目前一線城市尤其是二三線城市面臨庫存高的壓力,我們一直在與開發商溝通相關合作,希望能夠把庫存的房源進行出租,中介公司來進行運營管理。但是由于缺少政策、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支持,所以這種合作遲遲未展開”。
孔丹認為,“《意見》的發布對于租賃市場來說是一次機遇,我們一直倡導的租賃規模化經營會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開發商將其持有房源向社會出租,將可能導致租金標準的普遍降低,開發商持有的房源,經過精裝修出租時,其租金價格相較于目前租賃市場的房屋租金而言,仍是比較低的,這或許就會引起租金標準的下調。
現下,通過中介機構依然是最主要的租房渠道,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分析師張旭認為,經紀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很低,以租賃市場較為發達的北京為例,年房屋租賃交易規模約為150萬套,規模最大的經紀公司市場占有率也不足10%。
房地產經紀行業人士認為,如果開發商出租其持有房源,無論是房地產自營租賃業務,還是尋求中介機構合作代為運營租賃業務,都將改變目前租賃市場的格局,有利于規范租賃市場,提升行業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