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水資源當作商品買賣,這看似奇怪的交易,已經開始探索。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河南省水利廳獲悉,作為全國首批水權交易試點省份,河南省正式批復關于新密市使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量指標申請。通過水權交易,新密市每年將獲得2200萬立方米南水北調中長期水量指標,緩解水資源緊張。
據了解,新密市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8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此次水權交易是借由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根據協商交易,調配鄧州市用水指標,解決新密城區和周邊新型農村社區居民生活用水問題。調水工程項目將在年底前后開工建設,2015年投入使用。
由于區域間經濟發展和水資源的錯配,水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河南大部分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據了解,河南省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的1/5,屬于水資源嚴重短缺省份;而省內各地區水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其中鄭州市人均水資源178立方米,僅為全國的十分之一。
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王繼元表示,借助水權交易“移花接木”,不僅有利于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扭轉河南省水資源利用上的不利局面,實現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作為全國首批水權交易試點省份,目前河南省正探索搭建省級水權交易平臺,并逐步開展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和水權交易,為全國推進水權制度建設提供經驗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