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為資源型城市發展探路
|
下行壓力“倒逼”轉型升級
|
|
2014-12-22
作者:記者 姜辰蓉 陳晨/西安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受宏觀政策調整、煤炭消費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作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陜西省榆林市面臨巨大經濟下行壓力。針對這一情況,當地加快實施“三個轉化”戰略,重點發展煤電、煤化工和煤制油等產業,向下游深加工產業延伸,提高資源開發附加值和綜合利用水平,“挖煤賣煤”的粗放型增長得以改觀,經濟形勢逆勢回升。業內人士表示,下行壓力“倒逼”出的榆林轉型升級或為資源型城市發展探路。 2012年下半年以來,受國家“治污減霾”、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政策調整和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雙重影響,國內煤炭行業遭遇困境。煤炭消費增速持續放緩、煤價大幅下跌,煤炭資源大市榆林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局。統計顯示,2011年至2013年,榆林經濟增速從15%一路下降到8.8%。 榆林市委書記胡志強表示,“危機”中蘊含著機遇,能源價格觸底,恰恰是調整產業結構的良機。 榆林市發改委主任郭培才表示,市場和政策傳遞出清晰信號,即單純賣煤挖煤已難以為繼,必須實現煤炭就地轉化增值。另一方面,國內外對清潔能源需求穩定增長,對煤炭就地轉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發展現代煤化工提供了機遇。 近期,榆林通過實施煤向電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油氣鹽向化工產品轉化的“三個轉化”戰略,吸引一批新型轉化項目落地,變單純的挖煤、賣煤為依靠科技深加工、實現煤炭就地轉化,將原煤輸出變為清潔、高效的能源新型產品輸出,為疲軟的煤炭行業注入全新活力。 今年7月,延長石油靖邊能源化工園區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一次試車成功,生產出了合格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終端產品。目前園區共有員工2095人,預計建成后年銷售收入172億元,利稅53億元。記者在占地7平方公里的園區內發現,整個園區竟沒有一個排污口。 “單一煤化工的最大問題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一項目把煤油氣進行組合利用,調節碳氫比,使二氧化碳用于甲醇合成反應,年減少排放435萬噸。同時,建設污水循環利用系統,用粉煤灰、爐渣生產輕質砌墻磚,將原料吃干榨盡,實現了‘渣不落地、煙不升天’。”陜西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偉介紹說。 榆林市市長陸治原表示,短期內看,能源作為榆林經濟支柱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在此基礎上,榆林打造能源化工基地升級版,招引一批事關轉型發展的高端化工項目。目前,全市投資百億元以上項目7個,投資50-100億元的項目5個,累計投資超過4000億元。 神木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潔能發電分公司主要使用焦炭生產中的焦爐尾氣發電。副總經理方紅衛說,過去焦爐尾氣都點了‘天燈’,既浪費又污染,F在利用尾氣發電,按公司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計算,可節約原煤40萬至60萬噸。 轉型升級提升了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方紅衛說,過去單一的煤炭開采和加工銷售,煤炭市場不景氣,整個產業就不景氣。產業鏈延長后,通過蘭炭生產轉化焦炭,通過焦爐尾氣的生產來發電。公司就是依靠電廠和電石廠來盈利,如果沒有這兩個項目,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很可能就停產甚至破產了。 通過綜合利用轉化項目,榆林豐富的資源得以“就地生財”。陜西北元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說,2噸原煤、1.5噸原鹽可以生產出1噸聚氯乙烯,前兩者的市場價格僅有600元,而聚氯乙烯價格為6000元/噸,附加值變為十倍。此外,公司每年物料進出800萬噸以上,延伸后的產業鏈也帶動了電石、物流等產業發展。 “整個園區共有各類新型化工企業52家,帶動就業超過4萬人。”北元化工所在的神木縣錦界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介紹說,在當前經濟背景下,“煤制油”被普遍看好,正在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園區內形勢最好的就是煤制油企業,煤價下跌對其幾乎沒有影響,“他們是技術領先,地位不可替代。” 上半年陜西經濟運行情況顯示,陜北“三個深度轉化”項目建設效果初顯,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煤炭就地轉化利用率達35%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為13%。 陸治原表示,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帶動了經濟企穩回升。今年前三季度榆林完成生產總值2010.25億元,同比增長8.5%,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預計全年增速為9%,“回暖”態勢明顯,“作為陜西經濟增長第二極的局面沒有改變!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