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積極下鄉布點的同時,農業、農資企業積極涉足電商應對。主營復合肥產品的司爾特近日宣告,擬以自籌資金出資5000萬元在上海自貿區設立電子商務公司,滿足日益發展的線上線下消費趨勢與廣大農村土地流轉后的新需求。
記者梳理發現,國內農資企業自2008年起就開始小范圍試水電子商務。但從今年開始,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網浪潮,農化企業相繼推出了電商領域投資計劃,注入“互聯網基因”,方式逐漸拓展為線上線下結合,在農藥化肥一體化、農業服務等多方面進行推廣。
光大證券研報顯示,由于農資產品在配送和服務上具有特殊性,農資電商不可能徹底脫離線下渠道,不太可能像消費品一樣被電商完全顛覆。因此,未來可能將會是一個多方合作共同探索最佳模式的過程,例如,互聯網企業和農資企業合作,建立產業鏈生態圈。
不過,截至目前,尚沒有看到農資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強強聯手的典范。有部分機構研究員認為,目前農村電商發展的方式仍待觀察。傳統的農資經銷渠道,要轉向為提供倉儲、物流和技術服務,新舊渠道間的磨合與碰撞也需要時間化解。
上述分析師認為,對農資企業來說,電商將有效改善行業里普遍存在的農資產品供應過剩、中間渠道臃腫、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是大勢所向?墒,“農業企業普遍缺乏互聯網思維,做大做強并非易事!彼f。
信息摘自《證券時報》 整理:王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