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兩日的短暫反彈后,北京時間26日國際原油價格再度暴跌,其中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主力原油合約大跌2.2%至每桶74.09美元,再創四年新低。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執行董事王良享認為,供應面將于未來三個月內開始收緊,但需求的增加可能要等到明年年中。他預計,美國WTI油價應于70美元見底,明年中開始反彈,至明年年底升至85美元,2015全年平均油價為80美元。 原油熊市的持續,對于俄羅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內瑞拉及尼日利亞等產油國而言顯然不是好事。作為石油進口國的亞洲國家則將受惠于能源與原料成本的降低,尤其是中國進口可節省315億美元,但同時上下游產業鏈價格傳導遇阻暗藏崩盤風險也不容忽視。 “當前的油價已經低于國內原油開采企業的成本,而下游煉油、化工行業在使用進口原油方面有2到3個月的滯后期,原油價格下跌帶來的成本紅利被國內成品油價和化工產品價格的下調所抵消!敝袊秃突瘜W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 與價格下跌相比,更讓業內人士擔心的是上下游產業鏈暗藏崩盤風險。“本身國內需求不旺,石油、化工等產業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塑料、紡織品等出口都有所放緩,訂單有所減少。成本上升的同時,價格卻在不斷下降,國際油價的快速下跌,進一步加劇這種價格向產業鏈下游傳導的不暢,可能會導致資金鏈斷裂!弊P表示。 從中長期來看,對國內能源結構調整也是弊大于利!艾F在油價這么低,其他替代能源如頁巖氣、煤層氣、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就沒有了動力。”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