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狼藉!這是很多媒體在最近報道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時候經常用到的一個形容詞。從原油到鐵礦石,這些大宗商品的國際交易價格是紛紛創出了近幾年的新低。在整個國際市場的這種憂慮氣氛之下,全球股市市值上周損失了1.5萬億美元。那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跳水?需求的疲軟對整個經濟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馬宇、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國內成品油價格迎來史上首次六連跌,國際原油價格跳水,原油、鐵礦石,國際大宗商品全線暴跌,原因為何?國際大宗商品,跌宕起伏的走勢會對全球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馬宇: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增長乏力是下跌的因素之一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價格是市場的最重要的一個信號,尤其是大宗商品,實際上是世界經濟大勢的一個基本的反應,我們說是世界經濟大勢的晴雨表,F在為什么這些主要的大宗商品近期,甚至是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都呈現出一種下跌的趨勢?實際上還是世界經濟大勢的反應。也就是說,現在雖然主要的發達國家從金融危機里面開始復蘇了,像美國現在可能2%左右,或者基本判斷還是比較好,甚至量化寬松政策可能都要準備撤出,歐洲現在也還不錯,也開始有點復蘇的勢頭。
這里面還有一個就是,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大家對市場是不是真正能復蘇,真正能進入一種上升的通道還是信心不足。這塊包括像前幾年增長比較好的金磚五國,或者說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實際上現在的增長多半都不是太好。
劉戈:供大于求和整體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拉加德用了一個詞叫做新平庸,就是說整個的國際經濟現在是處于這樣一個狀態,整體的需求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德意志銀行制作了一張圖,在6月份的時候,國際油價開始下行,前幾個月基本上還是比較平衡的。6月份的消息是什么呢?就是美國要開放原油的出口,因為美國這兩年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增長都非常的快,所以現在有一種傳聞說,美國因為從1975年的時候開始限制原油的出口,說美國原油要是出口又增加了國際原油市場這樣一種供應,所以從這個時候,5月份、6月份的時候就有一次下跌,接著在7月份的時候,由于歐洲的通貨膨脹指數連續創造近5年的新低,那么大家對于歐洲的經濟又預期不太好,所以又進一步降低。還有最近一次9月份,利比亞的原油供應又恢復,所以又一次降低?傮w上來說,還是供大于求,所以原油的下跌幅度就越來越大。
我們看到這是一個盈虧平衡表,那么對于上面的一些,比如說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包括俄羅斯,對這些原油成本比較高的國家來說,現在已經負擔非常大了。現在你看到了80,90美元的時候,只有科威特和阿曼這兩個國家,由于他的原油成本比較低,現在還能賺錢,那么其他國家現在已經過了盈虧平衡點。
馬宇:替代能源在加強 這對價格絕對是一種抑制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原來比如說在國際經濟里面,或者是軍事上一些事件會直接導致大宗商品的劇烈波動,一般來說會是讓它上升,最明顯的就是油。像以前中東戰爭的時候,國際油價馬上飆升。現在還有中東的問題,或者說是俄羅斯和歐洲的沖突問題,這應該都是推動油價上漲的一個因素,但在目前來說居然相反,反而油價是下跌的,所以還是整個經濟格局發生了變化,就是經濟形勢問題。還有一個是現在的需求,需求里面還有一個就是包括大宗商品的利用,油的問題,實際還是在減少。趨勢上油價太高,它的替代能源在加強,比如說現在新型電力車,或者太陽能汽車都研發的非?臁4砥嚰夹g最頂尖水平的F1,就從六缸轉成了四缸,就是想在盡可能燃油少的情況下釋放出最大的動力,從長遠來說,它對能源的價格影響的就是一種意識。
我覺得大趨勢還是一個往下走的趨勢,因為一個是技術創新,比如說頁巖氣革命,降低了有些資源開發的成本,包括油氣的開發成本。另外是這種技術創新也導致一些新的替代產品出來。包括原來說用鋼材的,我現在可能通過一些什么東西可以替代,這樣就對傳統能源,或者大宗商品的使用,從長遠來說,價格絕對是一種抑制。
劉戈:美國頁巖油直接影響了整個的原油格局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比如這一回伊斯蘭國鬧的這么厲害,但是它對油價來說,按以前我們以往的思維慣性覺得都打成這個樣子了,油價一定會漲,但是沒有漲,為什么?因為美國的供應量越來越大。最高的時候,美國到70%的油是從海灣國家來進口的,去年他的自給已經達到了87%,在去年的12月份達到了90%。除了有頁巖氣,美國從2000年的100萬立方,100億立方米到去年的2700億立方米,將近漲了30倍,10幾年的時間,除了頁巖氣以外,還有頁巖油。
頁巖油在最近三年國際的油的供應量上來說,雖然是總體來看,我們油的供應量增加了,但是刨去美國頁巖油的這部分,國際原油的產量實際上已經在下降了,他影響到了整個原油直接格局。
馬宇:國內市場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沒有接軌 缺乏有效機制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我們國家一方面我們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之一,也是最大的進口國。我們對國際市場的價格,或者說波動應該非常敏感。我們實際上從十幾年前就在開始考慮怎么樣來避免大宗商品波動,給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或者給我們企業帶來的風險。包括怎么樣用期貨方式,怎么樣用各種各樣的金融手段來規避風險,但到現在為止,我們做的都不是太好,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把握還是非常欠缺。
還有一個原因特別重要,就是我們國內市場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一直沒有接軌,雖然我們建立了一種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的聯動機制,但實際上很多的大宗商品里面,我們都缺乏一種有效的機制,包括油價的聯動機制實際上也是被大家詬病很多的。這樣國內很多的消費者,或者說下游生產企業,他就沒法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利用各種各樣的金融手段,或者在市場里判斷走勢,并且應對風險。
劉戈:很多鋼鐵企業現在進入到一個進退維谷的階段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現在鋼鐵的價格已經降到了2000多塊錢一噸,真的是已經低于白菜價,企業現在進入到一個進退維谷的階段,就是說鋼材的價格降的非常低,由于整個市場需求的變化,但是你是在很高的價位上買的,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要是不開工,這么多工人可能就失業。企業一旦停工再復工很難,所以進入到進退維谷這樣一種非常艱難的狀態。
發達國家利用金融手段來應對這樣的風險,已經這么多年了,但是他仍然會有破產,那么對于中國企業更是。比如說鋼鐵生產的企業,中國的鋼鐵業有非常多的小鋼鐵企業,這些鋼鐵企業產量還是非常大的,但他們對于國際市場的把握不夠敏感。比如說整體上價格已經被炒的很多的時候,他們會大量的采購,那么在這個時候,他們對于未來的這種預期就是一個誤判。作為一個鋼鐵生產企業不熟悉國際市場,就無法通過整個國際市場來確定自己對于未來的預期。
馬宇:應對國際市場波動 經營主體多元化特別重要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在大宗商品里面,在這個市場里面,我們國內的絕大多數企業沒法直接面對國際市場,我們有一些中小企業,對國際市場價格沒法把握,不知道什么時候采購,或者說在高點的時候采購,也有這種情況。
非常重要的一點,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一個是自己是沒辦法直接面對國際市場,因為我們大宗商品的進口,比如像鐵礦石,你自己沒法到國際市場直接采購,因為這里面有點特許經營的意思,并且國家還是有配額管制的,所以說能直接接觸國際市場可能是很狹小的一個渠道,那么就這么幾個經營主體在跟國際市場打交道。這樣的話,國際上這些不管是生產商或者說交易商,或者說資本玩家,他很容易就能把握你,就像打牌似的,我馬上就能知道你手里是什么牌,所以他能在價格上控制你。所以假如說我們要是能更好的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經營主體多元化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并且是能讓這些市場化的經營主體盡可能的直接面向國際市場,這對我們應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或者降低風險特別重要。
《央視財經評論》 20141017 大宗商品連跌不止為哪般?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國內成品油價格迎來史上首次六連跌,國際原油價格跳水。從原油到黃金,從農產品到鐵礦石,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價格這幾天紛紛創出了5年新低。與此同時,全球股市市值上周損失了1.5萬億美元。看不懂的國際大宗商品,跌宕起伏的走勢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哪些影響?本期節目為您評論。
(《央視財經評論》 20141017 大宗商品連跌不止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