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快進快出“拋棄”大安制藥
|
新收購血液制品企業持續虧損
|
|
2014-10-14
作者:記者 曾亮亮 吳黎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沃森生物10月9日晚公告,擬將血液制品子公司河北大安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安制藥”)46%股權轉讓給另一家上市公司博暉創新董事長杜江濤,股權轉讓款合計6.3億元。收購不到一年的公司,剛通過了新版GMP認證,沃森生物就讓出控股權,盡管從出價上看,沃森生物沒有虧、還凈賺了1.92億元,但這大大背離了公司收購時的戰略。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9月12日,沃森生物與四川方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成都鎮泰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5.29億元受讓上述公司合計持有的大安制藥的55%股權。2013年6月9日,沃森生物與石家莊瑞聚全醫藥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以3.36億元受讓瑞聚全持有的大安制藥35%股權。收購完成后,沃森生物持有大安制藥90%的股權。 對于本次轉讓的原因,沃森生物稱,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特點,同時還具有高資金投入、高技術壁壘、長周期等特征,“在繼續保持血液制品業務的同時,有利于公司集中資源,聚焦于疫苗、單抗藥物產業以及疫苗商業流通行業等核心戰略目標的發展。”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沃森生物在2012年收購大安制藥時稱,面對我國血液制品行業市場的快速增長,血液制品市場呈現整體供不應求的發展機遇。沃森生物出于公司戰略考慮,決定通過收購大安制藥55%股權進入血液制品行業,以進一步拓展公司產品門類,使公司成為同時擁有疫苗、單抗、血液制品研發、生產、銷售的綜合性生物制藥企業。 “本次收購將增加公司產品種類,化解公司目前僅有疫苗單一類別產品銷售的風險,同時進一步完善公司產業鏈,實現協同效應,有利于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戰略目標的達成。”公告稱。 但這宗耗資8.6億元的并購,卻引來了市場和業界對該資產評估的質疑。后來的事實證明大安制藥并不是一塊香餑餑。受GMP認證和生產工藝變更等問題影響,大安制藥長期虧損經營,多次停產。2013年年報顯示,大安制藥虧損3967萬元。2014年6月,大安制藥終于通過了新版GMP認證。 7月28日,沃森生物公告大安制藥獲批新版GMP認證恢復生產,但由于產品尚未通過中檢院批簽發,無法上市銷售,截止目前大安制藥尚未給沃森生物貢獻收益。沃森生物公司人士曾表示,大安制藥新版GMP認證后,公司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兩個產品可恢復生產,其他品種由于生產工藝變更,尚需通過食藥總局的補充申請。 這場“進入血液制品企業”的并購嘗試,讓沃森生物背上了沉重的負擔。沃森生物的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該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47%,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89.3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9.43%。2014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5136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98.65%。201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0.8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86.11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80.4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6986.55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7.13%。沃森生物自己也將虧損原因歸結為增大研發投入、并購、行業增速放緩三大因素。 “本次股權轉讓大安制藥整體估值較公司收購大安制藥的成本有較大幅度溢價,公司在本次股權轉讓中將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同時,無形資產攤銷減少以及收回資金后公司財務費用降低等綜合因素,也將對公司今年及今后年度的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沃森生物稱,轉讓46%股權是適當降低公司在血液制品板塊的投入規模,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沃森生物上市時的發行價格為95元每股,發行市盈率(攤薄)高達133.80倍,募集資金合計22.2億元,其保薦人為平安證券。從發行價格來看,沃森生物在以“三高”聞名的創業板中僅次于湯臣倍健;而從發行市盈率來看,這家公司在所有創業板企業中位列第三。2014年半年報顯示,超募資金已使用了19.5億元,賬面上剩余2.7億元。 而在其上市短短幾年中,就展開了多項大手筆的并購。除了8.6億元拿下大安制藥外,沃森生物還投資3.1億元收購上海澤潤生物58.09%的股權;7.625億元收購山東、浙江、福建的3家疫苗營銷企業。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