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不僅僅是巧合。9月17日,總部同在上海陸家嘴的兩家基金公司——華安基金和國聯安基金同步發布人事變動公告,兩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先后離職,均由公司董事長代任總經理。
作為上海金融國資改革證券領域的整合平臺,目前國泰君安在控股國聯安基金的同時,也在參股著“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的華安基金,并且距離控股這家基金公司只有咫尺之遙。故此,“一參一控”的兩家基金公司同時發布高管變更公告,引發了市場對股權變動與股東意志的諸多猜想。
華安和國聯安同步更換總經理
近日來,基金公司頻現高管離職,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僅9月17日一天就有兩家基金公司發布總經理離職公告,其中華安基金公告稱,李勍因個人原因于當日離任總經理一職,未轉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崗位;國聯安基金公告則稱,公司總經理邵杰軍因任期屆滿于9月15日離任。
記者調查發現,總部設在上海陸家嘴新上海國際大廈38樓的華安基金,與位于上海陸家嘴環路星展銀行大廈9樓的國聯安基金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近鄰”,還是有著“血緣”關系的“近親”,兩家基金公司有著共同的“東家”——國泰君安。目前,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華安基金20%的股權,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分設成立的國有股份制企業,而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又持有國聯安基金51%的股權。
華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6月,是“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的股東為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五家公司分別持有華安基金20%的股權。國聯安基金是國內首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由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安聯集團(Allianz AG)共同發起設立,股權占比分別為51%和49%。
今年3月份,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消息稱,華安基金的五大股東之一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以6億元的價格轉讓其所持有的全部20%華安基金股權。其后曾有媒體報道稱,為接手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持有的華安基金20%股權,國泰君安已付1.8億元的交易保證金。若國泰君安證券購入華安基金20%股權,加上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投資持有的20%股權,總持股將達40%,成為華安基金的控股股東。
如此一來,作為控股股東的國泰君安便突破了機構“一參一控”的規定,兩者之間如何取舍也將帶來連鎖效應。
高管在兩基金公司之間的跨越
除了股權上的“近親”關系之外,華安基金與國聯安基金的核心管理層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公開資料顯示,剛剛離任國聯安基金總經理的邵杰軍曾是華安基金的元老,早在1998年6月就已加入華安基金,先后分管投資研究、市場營銷、海外投資管理等多個業務領域,2011年11月12日離職前任華安基金常務副總裁。
為什么在華安基金奮斗了3年之后,邵杰軍會選擇離開呢?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時任華安基金總經理的李勍。5年前,李勍憑借其“外籍身份和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海歸背景,通過“全球競聘”上任華安基金總經理一職,于2010年5月13日起正式任職。由于有做大公司規模的壓力,李勍到任后對華安基金啟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也使得公司經歷了一番劇烈的人事地震,投研核心人物、多位副總經理以及業務骨干相繼離開,邵杰軍也成為李勍到任華安后,繼王國衛、李炳旺、俞妙根、韓勇之后出走的第五位高管。
離開華安基金的當年,邵杰軍即加盟到國聯安基金。2012年3月起擔任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一向行事低調的邵杰軍空降國聯安基金后也曾力圖壯大公司規模,但效果并不明顯,兩年半之后再次掛靴離開國聯安。就在同一天,李勍也因其外籍身份和“裸官”之嫌被華安基金免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總經理離職后,兩家基金公司都未找到合適的“接棒者”,總經理一職暫時由公司董事長代任。其中,華安基金的總經理一職暫由現任董事長朱學華代任,國聯安基金則由董事長庹啟斌代任總經理。
患難兄弟:不斷縮水的資產規模
頻繁的高管變動影響到基金公司的日常運作。近幾年來,華安基金和國聯安基金的遭遇可謂同病相憐,即資產規模不斷縮水,規模排名也步入下降通道。
作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的華安基金,曾是上海最大的基金公司,也是上海公募基金界的一張“名片”。昔日的華安基金“敢為天下先”,曾創出業內多個第一。2001年9月,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在業內率先突破了100億元;2005年4月份,資產規模一舉突破500億元,一個月之后,即當年5月份的資產規模突破600億元;2007年底時已成功邁進千億元俱樂部,規模排名穩居前十位。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時,華安基金的資產規模達到近年來高點的932億元,此后便不斷縮水。截至2013年底時,資產規模縮水至827億元;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時,資產規模降至678億元;距離2012年底時,已縮水近三成;今年以來的規模排名一度下探至第14位,距離前十的行列愈行愈遠。
而作為國內首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國聯安基金在成立之初也曾因其強大的中德股東(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國安聯集團)背景而被業內看好。但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的國聯安基金已略顯疲態,業績平平,規模也一直沒有做大。
在邵杰軍的帶領下,國聯安基金的資產規模曾在2013年年底時達到最高值的206億元,在7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8位。但增長的勢頭并未延續,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時,公司規模縮水至168億元,在86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2位。國聯安基金旗下的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就有兩只屬于“迷你”基金,其中國聯安主題驅動的資產規模為8903萬元,國聯安紅利的資產規模僅有2399萬元,已處于“清盤線”下方。而從產品業績來看,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排名均位列第三梯隊,在365只同類基金中排名200以外。
在規模不斷縮水、業績幾無亮點的情形下,劇烈的高管動蕩無疑讓華安基金與國聯安基金雪上加霜,大股東將如何排兵布陣,引領兩公司走出泥潭,后面事情均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