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日)晚間,貝因美發布公告稱,恒天然將以約36.8億元要約收購貝因美20%股權,貝因美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將有利于雙方對全球資源的整合。
乳業專家宋亮向記者表示,通過與恒天然合作,貝因美在國際乳業資源供應、自身管理和技術水平提升以及國際化步伐等三方面有望獲益。
“與恒天然合作后,貝因美將長期獲得恒天然提供的優質低價奶粉資源,保障企業在未來競爭中的優勢!彼瘟帘硎荆敖衲昴谭蹆r格進入拐點,未來價格整體進入下行通道。在未來兩到三年,市場整體進入一個拉鋸戰,比拼的是企業綜合實力!
從行業內國產品牌的動作來看,伊利、雅士利在新西蘭布局,圣元在法國投資建廠,都極大提升了企業在國內市場競爭的優勢,貝因美也急需尋找海外布局來增強實力。
不過,也有乳業專家認為,沒有恒天然的持股一樣可以獲得乳粉原料,更可以采用像其他乳企那樣的直接設廠甚至收購等方式推動國際化,沒必要“引狼入室”。
作為國產品牌嬰幼兒奶粉銷量第一的貝因美正忙于“二次創業”,計劃從嬰幼兒奶粉企業戰略轉型成專注嬰童食品企業。
這一轉型目前并不太順暢。2013年11月,貝因美宣布投資3.5億元在廣西北海市設立兒童奶有限公司;今年,貝因美再次宣布投資5.85億元在天津建設年產15萬噸兒童配方奶及區域配送中心項目。生產兒童奶作為貝因美轉型嬰童食品重要的一步棋,要獲得成功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一位貝因美的經銷商表示,他們也希望推出兒童奶的結果是好的,但最終市場效果如何還很難說,因為要搶占別人的份額,F在兒童奶市場已經有伊利、蒙牛等強勢品牌,競爭非常激烈,貝因美作為新進入者,必須要有更強的策略以及更好的執行。
除面臨眾多競爭對手外,貝因美進入非奶粉業務還要面臨產品儲備及研發的挑戰。能否研發出適合市場需求、有差異性、有競爭力的嬰童食品,對于“新兵”貝因美至關重要,但這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今年上半年,貝因美實現營業收入24.05億元,同比減少25.2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億元,同比減少72.09%。貝因美稱,配方奶粉行業變革,公司正在進行業務轉型和流程再造,致使重點產品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在短期內銷量下降,上半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較大,盈利低于預期。公司還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降幅為25%~75%。
貝因美業績逐季下降之時,國內另一家乳企伊利股份的奶粉業務則呈現上升趨勢。2013年,伊利奶粉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92%;今年上半年,其奶粉業務板塊營收同比增長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