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注入承諾落空 中體產業10億融資買盤恐踩上"地雷"
|
機構提前出逃
|
|
2014-08-26
作者:記者 吳黎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無論怎樣的調侃也改變不了這樣一個現實:那些寄希望于大股東國家體育總局基金管理中心資產注入而買入或者一直持有中體產業的投資者,這次無疑踩中了一個股市“地雷”,而對于包括泰達宏利和諾安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而言,早在這顆“地雷”爆炸之前,就已經紛紛逃離。不過,最讓人擔心的是,作為兩融標的,這只股票迄今為止仍然有9.8億元規模的融資買入盤。 災難剛剛開始。8月25日,復牌后的中體產業毫無意外地一字跌停,在12.17元/股的跌停板上,則積壓了69萬手的賣單。而在業內人士看來,中體產業25日上演的跌停,則很可能只是一系列跌停板的開始。 日前,中體產業公告稱,2014年8月22日,公司收到大股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基金管理中心發來《關于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基金管理中心對股權分置改革承諾事項說明公告》。上述公告稱,由于沒有可注入的優質資產,雖經多方努力,仍未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形成明確的可行性方案,所以沒有在規定期限內規范承諾。下一步國家體育總局基金管理中心將轉讓其所持中體產業公司全部股份,由受讓方履行承諾事項,轉讓股份收益按國家國有股權管理相關規定辦理,此項工作三年內完成。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12月11日,在中體產業股權分置改革期間,國家體育總局基金管理中心承諾在未來適當的時機,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并履行相應的法律程序情況下,將可提供的優質資產盡可能優先注入中體產業公司。然而,近8年的時間過去之后,上述資產注入卻一直沒有進展。今年8月8日,天津證監局對國家體育總局基金管理中心下達文件,稱上述承諾事項使用了“適當的時機”、“盡可能”等模糊性詞語,沒有明確的履約期限,且違反了相關規定,責令大股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基金管理中心公開說明原因、目前的進展以及下一步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中體產業股改當初的承諾人國家體育總局基金管理中心給投資者打了一張大大的“白條”,在證監會的監管問責之下,股改承諾近8年之后,其沒有履行能力的事實才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股東中,一季度末位列十大股東第三、四位的泰達宏利市值優選和諾安股票均已消失,只剩下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宏創1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持股比例為0.47%。 讓投資者擔心的是,在大股東資產注入的承諾落空之后,中體產業將何去何從。數據顯示,截至8月22日,作為兩融標的,中體產業仍然有高達9.8億元的融資買入盤。這意味著,一旦未來中體產業上演昌九生化式的連續跌停,甚至可能上演比當初昌九生化更為慘烈的兩融“血案”。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