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地搖旗加入國企改革的浪潮下,作為改革開放重鎮的廣東省于8月18日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昨日,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做客證券時報網財苑社區,詳解對廣東國企改革的看法和建議。
廣東的《改革意見》明確,到2015年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70%。
在黎友煥眼里,混合所有制是重點,但怎么“混”,才是國企改革目前關注的頭號題目。“真要讓民資放心進來,還有很多障礙需要掃除。民資參與這輪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要賺錢和盈利。一是資金投資回報安全;二是要能根據股份多寡來實現權力平等;三是要賺錢。如果以上三個問題沒有解決好的話,民資就不干了。”
黎友煥說道。
當被財苑社區網友問到對資產證券化的看法,黎友煥表示,在眾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中,證券化是一種既現實、阻力又少的方式。證券化的路徑很多,有條件的可以IPO或者通過新三板等方式。但由于IPO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既然不少省屬企業集團已經有了上市平臺,利用國有企業的現有上市平臺做大做強上市公司是最佳的選擇之一。當然通過產權并購、借殼等也是好方式,而且境內外都存在證券化的很多有利條件。
黎友煥補充道,國企改革中,關聯的上市公司未來會有很多重組和并購機會,都會對資本市場有影響。尤其是對一些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影響非常直接。
具體到廣東省的國企改革,黎友煥認為,國內其他省區都陸續推出了改革方案,廣東還是遲到了,但廣東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他希望廣東國企改革能像當年一樣,殺出血路,總結出一套經驗,供其他地區參考。
盡管有優勢,但改革難度同樣存在。黎友煥說,廣東國企改革用困難重重來形容并不為過。“廣東國資存量較大,幾乎涉及各種領域,各企業集團面臨的問題也各不一樣。可以先行先試,成熟一個推動一個,用不同方式來分解各種困難。這一波涉及的企業主要還是省屬企業集團,接下來就是廣州、深圳和各地的國資企業了。”
黎友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