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融收入驟增144% 券商告別“靠天吃飯”洗牌時代到來
|
今年以來密集發債3107億元
|
|
2014-08-19
作者:記者 吳黎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上市券商的半年業績顯示,盡管經紀業務普遍下滑,但受兩融業務大幅增長的拉動,大多數證券公司均實現利潤增長。中國證券業正在逐漸告別“靠天吃飯”的格局。 WIND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包括長江證券、西部證券、華泰證券和光大證券在內的4家上市券商已經公布了半年報。其中長江證券營業收入17.64億元,同比增長29.99%;華泰證券營業收入43.20億元,同比增長18.81%;西部證券營業收入5.5億元,同比下滑2.77%;光大證券營業收入19.22億元,同比下滑19.66%。從凈利潤指標來看,上述四家券商分別實現凈利潤6.62億元、14.79億元、1.52億元和3.81億元,同比增長36.07%、14.78%、-12.53%和-53.01%。與此同時,包括方正、東吳、國金在內的7家上市券商公布了半年報業績預告,其中國金證券預計凈利潤將增長110%-120%,興業證券預計凈利潤將增長40%-50%,東吳證券預計凈利潤將增長70%左右,方正證券則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速為70%-100%。 綜合19家上市券商今年前六個月的月度財務數據顯示,19家券商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61.9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6.87%;累計實現凈利潤150.04億元,同比增長28.69%。從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來看,西部證券、宏源證券和光大證券同比出現下滑,其中光大證券下滑幅度達29.49%;從凈利潤同比增速來看,光大證券、宏源證券、西部證券和海通證券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其中光大證券下滑幅度達64.26%。中信證券前6個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46.30億元和29.52億元,均位居行業首位,海通證券則緊隨其后,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46.11億元和22.05億元。按照凈利潤指標,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和華泰證券則位居第二集團。其余的14家上市券商的凈利潤規模則均在10億元以下 稍早之前,來自證券業協會的數據則顯示,117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30.30億元,各主營業務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321.03億元、證券投資收益269.89億元、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163.34億元,上半年凈利潤323.49億元,109家公司盈利,占證券公司總數的93.16%。相比之下,2013年上半年,114家證券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85.26億元,各主營業務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340.47億元、融資融券業務利息凈收入66.87億元,上半年凈利潤244.70億元,99家公司盈利,占證券公司總數的86.84%。 從上述指標來看,2014年上半年國內券商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8.47%和32.2%,這同樣也是近四年來券商交出的最好的成績單。各主營業務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下滑了5.7%,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增長了66.6%,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增長了63.3%,證券投資收益增長了28.9%,融資融券業務收入增長了144%,也就是說,同2013年上半年相比,國內券商在傳統的經紀業務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仍然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增長。而從各項業務貢獻的比例來看,經紀業務收入雖然仍為大頭,但貢獻比下降至34.51%;其次為證券投資收益269.89億元,不少公司業績由此分化;兩融業務收入增長極為迅猛,甚至超過投行凈收入。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的數年中,國內券商的營收和利潤狀況始終隨A股市場起起伏伏,“靠天吃飯”的特征十分明顯。受到互聯網金融以及網上開戶的影響,券商之間屢屢爆發的“傭金戰”也使得經紀業務收入不斷出現下滑。在這種情況下,以融資融券為代表的資本中介型創新業務發展極為迅猛,已經成為當前券商最具有希望的盈利增長點之一。 華泰證券在半年報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其融資融券業務收入由2013年同期的74224.37萬元上升至116998.29萬元,增幅達57.63%。長江證券則表示,信用業務實現利息收入3.45億元,同比增長135.91%;業務規模達88.13億元,同比增長85.26%。 同傳統的經紀業務有所不同,以融資融券為代表的資本中介型業務,對于資本金的消耗較高,這迫使各家券商通過各種方式來擴充資本金,這些手段中,既包括IPO、借殼上市、并購,也包括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稍早之前,中紡投資公告稱,接公司實際控制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通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對象擬為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安信證券將借此登陸A股。更早之前申銀萬國吸收合并宏源證券、方正證券收購民族證券,中國證券業的并購此起彼伏,均顯示出其對行業目前發展所處關鍵階段的認知。 在債券市場,據了解,目前券商發行的債券主要有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和次級債,其中公司債又包括私募發行的證券公司債和場內公開發行的一般公司債兩種類型。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券商(含非上市券商)發行的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和證券公司債數量就達到了181筆,計劃發行總規模就已經達到了3107億元。相比之下,2012年全年,券商債券融資規模3500億元左右。 北京的一家券商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隨著“零傭金”時代的逼近,一些過于依賴經紀業務的區域券商和中小券商能否生存下去將存在很大疑問。在行業業務格局出現明顯變化的現在,凈資本規模將決定券商未來的發展前景。“100多家券商明顯產能過剩,提供的服務也高度同質化,行業洗牌不可避免。”他說。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