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 中美BIT談判明確時間表
10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成果記者會上宣布,在本輪對話中,中美雙方同意爭取2014年就雙邊投資協定(BIT)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并承諾2015年早期啟動負面清單談判。
專家研判,在即將開啟的負面清單談判中,雙方各有訴求,其中,擴大投資開放可能成為雙方最主要的訴求。專家認為,我國應以新一代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為突破口,開啟國內更大改革開放空間,并在雙邊、區域及多邊三個層次參與更高標準的國際投資規則的制定,在未來新的國際投資體制形成中爭奪話語權。
 |
7月10日,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
成果 中美BIT明年早期將啟動負面清單談判
在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的90多項成果中,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的時間表出爐無疑堪稱亮點。
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啟動于2008年,迄今已經進行過13輪談判。就在一年前,經歷了九輪談判之后,雙方在第五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確定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將談判推進實質階段。也就是從那時起,“負面清單”這個詞第一次開始被國內關注。
此后,今年1月14日,在上海舉行的第11輪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雙方正式開始文本談判。今年6月9日至13日,第13輪BIT談判在京舉行,雙方就文本深入談判,取得重要進展。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9日在吹風會上介紹說,中美雙方商定將于7月28日至8月1日在華盛頓舉行第14輪談判,繼續就文本深入討論。中美團隊將加快談判節奏,推動談判取得進展,爭取早日達成一個平衡、共贏、高水平的協定。據張向晨介紹,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分為文本談判和負面清單談判兩個部分。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上一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推進至實質性談判階段,而本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又使得談判進程更加積極地向前進了一步:雙方在很多條款上達成一致意見,在此基礎上明確了下一步談判的時間表,并承諾于2015年早期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這個雙方共同明確的時間表,無疑將加快談判的進程。可以說,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即將開啟一個新的階段。
重點 擴大投資開放將成雙方主要訴求
隨著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進程的逐步推進,談判中觸及的核心敏感問題也會越來越多,談判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專家研判,在明年早期即將啟動的負面清單談判中,雙方各有訴求,其中,最大限度擴大投資開放可能成為雙方最主要的訴求。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可以說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將要進入一個更具實質性的新階段。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可能要求中方最大限度地縮短清單,要求進一步開放,包括他們非常關注的金融改革與開放方面內容。
“當然,如果負面清單只是一個表述方式,把正面內容的形式換成負面的形式,而在開放領域和開放部門上沒有變化,對外資開放的內容也沒有增加,那確實是沒有意義的。”宋泓說,不過,面對美方的開放訴求,我國也會考慮到是否與國內產業發展、企業競爭力水平相適應。事實上,我國一直在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但是如果開放就會打亂改革的節奏,那么也會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表示,中美關系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矛盾也一直存在。舊的矛盾,像人民幣匯率、貿易平衡、投資準入等,而近年出現的關于綠色產品、大宗商品、G20等新的矛盾也很多。在訴求上,美國一直希望中國開放更多的領域,比如服務業、農業等,要求進一步縮小負面清單的范圍。而我國則希望美國能減少一些針對中國企業的限制等。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對記者分析稱,在明年早期啟動的負面清單談判中,哪些具體行業會放進去,還需要經過談判。在他看來,一些涉及國家安全的、國民經濟全局的,比如軍工、國防等具體行業可能會列入禁止類,電信等行業也有可能會有所限制。在投資領域進一步開放的同時,也要把自己的“防護網”建好。
“當然,我們同時也要關注美方列出的負面清單。”何偉文進一步指出,“其實美國也有禁止類和限制類。比如銀行保險有的不可以跨州經營,房地產上也有一些規定。有的要求合資企業高管必須全部是美國的。”
前景 最終簽署協定任重道遠
對外經貿大學FDI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方在談判中的主要訴求是:保護在美中國投資的安全與利益、最大限度擴大美國產業對中國企業的開放、促進國內投資審批體制和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促進國內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等。
而美方在談判中的主要訴求有:保護在華美國投資的安全與利益、實行“前負模式”(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列表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打破國企的壟斷、促進勞工權益與環境保護等。
無疑,能及早達成一份平衡、共贏、高水平的雙邊投資協定,對中美雙方而言都具有重大意義。對中國而言,既能提振外資信心,帶來引進外資新增長點,并倒逼國內投資體制改革,也有利于為中國企業掃清赴美投資障礙。
不過,專家也表示,談判的最終簽署“絕非一日之功”,未來除了負面清單本身內容需談判商定之外,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條款、環保要求等具體內容也需經談判予以確認,因此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全面談成簽署,可能還需要至少一年到兩年的時間。
“負面清單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主要是關于投資準入、開放程度的,而那些尚未浮出水面的,比如說投資者與政府爭端解決機制,也將逐步形成,所以,要說大的進展還為時過早。”宋泓說,至于談判完成時間,這是難以預測的,但是想要一輪就談下來是不可能的。
突破 參與國際投資新體制
盧進勇對記者表示,“前負模式”是2012年美國BIT范本所包含和倡導的主要規則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說新一代BIT范本已經對中美和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產生了直接影響。
據他介紹,目前從國際投資體制新趨勢來看,雙邊投資協定已經進入到“第四代”,即以美國政府2012年公布的雙邊投資協定為范本的階段,內容更加豐富全面,在促進和保護相互投資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擴大產業開放與放寬投資準入的內容,較好地兼顧了產業開放與監管、保護投資者利益與維護政府出于公共利益采取管理措施權力間的平衡。
“在中美和中歐BIT談判中,中方同意以‘前負模式’作為談判的基礎和框架,這是自加入WTO以來我國在涉外經貿談判中的一個重要突破與創新。”盧進勇說,中方期望通過談判和簽署具有互利共贏性質的高水平投資協定,確立更高層級的法律框架,從而切實提升中國投資者權益保障水平,促進對外直接投資。
與此同時,積極參與到新的投資協定模式中,也是為了開啟國內更大改革空間。對中國而言,盧進勇表示,新一代BIT所包含的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列表清單、競爭中立政策等原則比較新穎,這些原則的落實和推行不僅涉及外資管理模式的改革和產業領域的擴大開放,更涉及宏觀經濟管理體制、開放型經濟體系、產業政策、所有制結構和國有企業改革等深層次問題。
“中國應積極參與高標準的雙邊及區域投資協定談判,通過互惠方式在市場準入和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和安全環境。同時,在多邊領域積極參與并支持關于新一代國際投資規則的討論,推動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穩定、透明和可預測的國際投資體系。”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