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煤化工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煤化工項目投資多在百億以上,甚至高達千億,這對地方就業和GDP有很大的拉動作用,特別受到煤炭資源大省的青睞,因此在項目引進建設時,地方政府和企業為了盡快投產,在明知不合程序的情況下,也會在審批流程或者其他方面給予一定便利。
曾被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唐發電)看作是公司多元化發展戰略的核心項目之一,同時也是公司發展煤化工產業重要基地的多倫年產46萬噸煤基烯烴項目,在經歷了多次投產延期、因污染問題遭處罰后,近期又因投資超預算、設備缺陷、土地未批先建、未按規定招標以及原材料浪費等問題被國家審計署點名。
雖然,大唐發電表示已經采取了補救措施,但國內煤化工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卻暴露無遺。
一位煤化工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煤化工項目投資多在百億以上,甚至高達千億,這對地方就業和GDP有很大的拉動作用,特別受到煤炭資源大省的青睞,因此在項目引進建設時,地方政府和企業為了盡快投產,在明知不合程序的情況下,也會在審批流程或者其他方面給予一定便利。
多項違規
6月20日,國家審計署發布對大唐集團2012年度財務收支情況的審計結果,顯示大唐集團存在眾多問題,其中煤化工成為“重災區”。
審計報告稱,至2012年底,大唐集團7個煤化工等非主業投資項目未上報國資委審核批準,累計完成投資304.04億元。
而大唐多倫煤化工項目則成為問題最多的煤化工項目。該項目自2007年開始籌劃建設,大唐發電下屬全資子公司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持有多倫煤化工60%的股份,大唐集團持有該項目其余40%的股份,是大唐發電公司實現多元化戰略轉型的第一個煤化工項目,同時也是當時國際上首個煤基烯烴建設項目。
在項目籌建之初,大唐發電公告稱,該項目總投資額為162億元,項目資本金為總投資額的40%,約為64.8億元,預期該項目年產46萬噸聚丙烯及其他副產品。
然而,至2012年底,大唐發電多倫煤化工項目實際投資額超概算61.79億元,未按規定報發展改革部門備案和大唐集團審批,項目延期投產后未達預期指標。此外,該項目火炬因設計缺陷不能滿足生產要求且存在安全隱患,重新設計建造增加投資1899.86萬元。
不僅如此,該項目所占3962.7畝土地未取得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其中耕地1736.4畝。同時,多倫煤化工項目2012年有81份合同未按規定進行公開招標,涉及合同金額4.32億元。
另外,至2013年7月,大唐發電為多倫煤化工項目采購的2735.22萬元催化劑一直未用,已超過保質期兩年。
對于上述問題,大唐發電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所述事項均已按照要求進行整改。
同時,大唐發電也發布公告稱,大唐內蒙古多倫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正在完善工藝系統,概算調整正在補辦相關手續;已聯系原制造廠家和其他用戶,設法將換下的設備進行利用或回收,減少經濟損失;正在向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履行用地審批手續。
多倫項目“一波三折”
雖然在審計報告發布之后,大唐集團及大唐發電立刻表示已經采取了補救措施,不過多倫煤化工項目在建設、運行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卻不容忽視。
一位煤化工行業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來看,煤化工項目的整體投資規模多在百億以上,無論是對地方就業,還是地方GDP均有較大的拉動,因此這些新興煤化工項目受到煤炭資源省份,特別是西部地區煤炭資源大省的青睞。
“所以在項目引進建設時,企業為了能夠早日投產運行,地方政府會在一些審批流程或者其他方面給予一定便利,甚至有些程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上述人士表示。
不過,多倫煤化工項目自開建以來,發展并不順利,其間經歷多次投產延期,還因為污染問題而遭到環保部的處罰。
據大唐發電的介紹,該項目是以大唐發電目前已參與開發的內蒙古錫林浩特東勝利煤田的褐煤為原料,利用世界上先進的粉煤氣化技術、合成氣凈化技術、大型甲醇合成技術、甲醇制丙烯技術和丙烯聚合技術,最終年產46萬噸聚丙烯及甲醇、汽油、硫磺等副產品。
多倫煤化工項目最終在2012年3月份正式轉入試生產。然而,自2009年以來,該項目的多次延期使得最終投產比原定計劃推遲了兩年。
對于多倫煤化工項目的前景,大唐發電也一直看好,表示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進一步推動公司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但推遲兩年之后的投產,也讓原本具有競爭優勢的煤化工產品面臨激烈競爭,甚至產能過剩的局面。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源對記者介紹,在煤化工行業并沒有嚴格限制之前,新型煤化工項目一擁而上,導致新型煤化工行業剛剛興起之時,可能就出現了過剩的“苗頭”。
實際上,環境問題依然是煤化工項目所面臨的最大考驗,多倫煤化工項目也不例外。近日,國家環保部下發公告,對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的電力企業進行處罰,其中多倫煤化工項目也赫然在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