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百城房價首現跌勢,全國房價持續降溫的趨勢進一步確定。與此同時,“救市”聲音和微調舉措已從三四線城市擴至二線城市。不過,在觀望情緒濃厚、庫存壓力仍大、信貸全面收緊、開發商資金鏈緊繃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逆周期“救市”行動料難獲得實際效果。
首先,樓市觀望氛圍日益濃重,3月小陽春落空,4月成交進一步趨冷,傳統的紅5月亦未能再現。據中原地產監測,各線城市表現分化加劇,一線城市成交下滑尤為顯著。今年5月一線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面積環比跌幅為20.1%,較前四年5月的平均成交水平大幅回落20.3%;三四線城市成交基本持平,環比微跌3.1%,較前四年5月的平均成交水平小幅增長7.6%。盡管近期已有項目陸續降價,但成交依舊表現遜色。如北京大興、通州、房山等郊區多個樓盤降價幅度超過10%;上海浦東新區、青浦等區域也有個別樓盤降價。
其次,當前房價雖然有所松動,但依然處于相對高位,仍有下調空間。當前,無論是持續攀升的庫存還是日益趨緊的房企資金鏈,均折射出進一步降價的訴求。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北京5月新增商品住宅期房項目26個,總供應量9928套,比4月上升7.9%,比去年同期上升112.0%。從1至5月的總供銷比數據來看,2014年供銷比出現逆轉,供應遠大于需求,供銷比變為1:0.7。另外,從當前的庫存數據看,截至5月31日,商品住宅的庫存量為77058套,回到2013年初的水平,與2014年初5.5萬余套的歷史低點相比,短短3月增加了約2.2萬套。另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統計,4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為3032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6%,同比增長12.4%。與此同時,今年3月以來,浙江寧波等地十余家中小房企被曝出資金鏈斷裂而陷入危機,可以預見,迫于銷售業績以及資金鏈等方面壓力,將有更多房企加入“以價換量”陣營。
再次,信貸等政策口徑未變,依然從緊,這也會使得地方政府“救市”效力大打折扣。此前央行雖然敦促商業銀行加大首套房貸的力度,但商業銀行的積極性依然不高。從貨幣政策看,穩健節奏并未發生變化,資金閘門依舊如故。銀監會在最新發布的2013年年報中也提到,要嚴控房地產貸款風險。高度關注重點區域、重點企業深入分析不同區域房地產風險的具體情況,及早制定風險防控預案,緩釋風險。繼續強化“名單制”管理,防范個別企業資金鏈斷裂可能產生的風險傳染。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嚴格執行國務院相關政策,房地產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和個人貸款等,沒有松動和折扣,也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會很好地執行有關政策。
在當前樓市步入新一輪深度調整期之時,地方政府應“就市”而非“救市”,讓市場之手決定房價的走勢。短期內,地方可能會承受經濟增長乏力、銀行壞賬上升等陣痛,但從長遠看,將有利于避免房地產泡沫變大甚至爆破的風險。
